法照顾另一个残缺的人的,我们不能相互取暖,只会火上浇油或者雪上加霜。”
他们又多留我一天,说后天赶集,好让大家为我送行,并且明天翔娃也回来,正好用“二八圈”给我托行李,我抵挡不住她们的好客热情,只有把日子改到后天。
我把存卡给了杨婆婆,请她转交给雨儿,里面有李娜和雨儿的工厂赔款以及李娜的遗书所说的全部财产;杨婆婆家的碗都是古董,他们值得信任,就像杨婆婆信任我一样。
走的头一日,我又去观察了李娜从前躲过的桥洞,的确阴暗潮湿,那时候她的心情一定坏透了。我又去看了李娜那个醉汉爸爸的房子,残墙败瓦,恐怕只有乞丐才看得起,人也死了十多年了,里面野草施虐。回去的时候遇到翔娃放假回来,他缠着我陪他钓了一会鱼,我把雪山看了个够,也许以后很长时间我看不到真的雪山了,我也没钓几条鱼,翔娃嘲笑我,我认为我自己快老了。
晚上段慧和翔娃从“杨娟的姨娘”家弄来一只肥羊,她们做了一顿真正的大餐,从那以后我再没吃过那样好吃的羊肉,香到骨头里了。
晚上杨婆婆又拿出户口簿,我看到雨儿的名字在上面。我心里一片感慨:雨儿你有多少事瞒着我,但是你的爱却那么真,恨也那么锋利。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收拾衣物,绑在自行车上,翔娃起床后什么都不知道,懵懂着。她以为我要同他去赶集,他还一边吃饭一边说我们去别的地方钓鱼的事情。杨婆婆和段慧默不作声,笑而不语。
再见了群山。
再见了石头。
再见了急流和羊群。
由于我来的时候坐车没注意,错过了翔娃的读书学校,我们在校门口休息了一会。
这是一座翻新的校园,从厕所是石砌的上面粉刷了水泥可以看出,教学楼只有两层,一二三年级在第一层,四五六年级在第二层,并且只有两个教室,楼侧是露天的楼梯,难以想象这里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
院里没有树,立在水泥地上面的只有国旗旗杆,左边是石头宿舍,供路远的学生寄宿,听翔娃说不收费的。还有一个教师住里面,可惜现在放假看不到他,他的老婆在里面当食堂厨师。学生无事就蹲石墙角落里玩弹珠,墙角有的都被学生掏空了,有些松动了。
段慧是说:“原来这个学校比现在更大,雨儿和李娜读书的时候有五百人,现在只有二十几人,严重缩水,也不知道人去哪儿了。要是这一批孩子毕业到时候会更少。”
我来这里像是在穿越时空,回到了十几年前自己的小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