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了,到那时也利于妹妹的婚事。”
惜春道:“别忙着说我,你是怎么一个打算?有我前车之鉴,你也该明白梅家是何等样人,一个个道貌岸然。”她记得梅翰林原先和贾政颇有交情,料想性情颇似。
宝琴叹道:“我能怎么着?我倒想效仿妹妹的魄力,请哥哥找媒人登门退亲,免得被他们找缘故来退亲,更不好。谁像我似的耽搁到如今十九岁?偏生我妈不许,每年我哥哥回金陵后再来京城,都带了我妈的话,说梅家有苦衷也未可知,等一等再说,这一等就到十九岁。他们家有什么苦衷?不过是飞黄腾达了,想退掉这门贫贱之时的婚事,好去和高门大户联姻。以前倚仗荣国府的势力,他们不敢退亲,现今只怕已在想着怎么退亲了。”
不出宝琴所料,刚出正月,梅家就打发媒人上薛家退亲。
梅翰林家拖了这么六七年,眼见儿子已到弱冠之年,早已急得不行,去年他们就想提出退亲了,偏生贾史王薛四家才出事,他们那么做的话不免有落井下石的意思,于名声有碍,遂改为今年,私下已替儿子相中了一门四角俱全的婚事,就等着退了这边去那里提亲。
第145章
但凡退亲的人家,在退亲的时候总要想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命媒人带来,好彰显自己的无可奈何,厚道些都说自己的不是,一如凤姐当年请郑官媒向张家提出退亲,一如锦乡侯府以八字不合为由,薄情寡义的便云是对方之过,梅家就是后者。
当年贾家败落时,其下人奴仆等当街发卖,为了效仿百年公府的行事做派,掩饰自己暴发新荣之户的事实,梅家精挑细选,花几百两银子买了十来个原本在贾家十分体面的一等下人,其中就有贾母房里使唤的丫鬟仆妇。梅家从这些急于投诚的下人嘴里知道荣国府好些闺阁秘事,拿住了宝琴的几桩不是,以此为要挟。
贾史王薛四家俱败,再难起复,更遑论一个寻常商贾之家,登门退亲的媒人不耐烦,开门见山地说薛家退亲两家皆大欢喜,倘若不答应,梅家自行去衙门销了婚书,对外面也有许多话可说,诸如贾母向宝琴求聘、宝玉给贾母请安时宝琴犹睡、怡红院夜宴等事。
两家婚定,便立文书于衙门,女方若退亲须得男方同意并写退亲书才算完结,男方却没有这些繁琐,只需往衙门将婚书销了即可,不过亏些提亲下聘之物罢了。
这便是男女两家之不等了。
薛蝌夫妇和宝琴对梅家悔婚一事早有预料,却没想到梅家如此无耻,这样的人家,就算梅家不悔婚,薛蝌也不敢将妹妹嫁过去,一口就答应退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