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因为长子可袭爵而懈怠。
他们继承了黛玉的绝顶聪明,年纪轻轻就成就了“一门三进士,一状元两探花”的传奇。
最让京城各个高门大户对三兄弟趋之若鹜的是卫家立下了一条家规:“凡卫家之子,终生不得纳妾,子嗣有无全凭天命。”
卫若兰和林黛玉夫妻情深,不知道多少闺阁女儿心生羡慕,哪个不像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不分离?因此,顾不得矜持,许多人家都想和卫家结亲,纷纷请官媒登门说亲,结果雀屏中选的都不是高门大户,一个是温婉清秀的翰林之女,一个是英气勃勃的将军之女,一个是自己的同窗之妹,好像都没有过人之处,但是独得丈夫的爱重。
卫若兰和林黛玉并没有严格按照当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来替儿子挑选亲事,处处约束他们,都是他们自己有中意的人选,然后自己夫妻考察过各方面后,出面请媒人登门,自然,那又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段故事了。
完成儿子的终身大事,卫若兰六十岁时又尚书请辞,长泰帝仍未同意。
直到卫若兰六十五岁时妙真师父含笑羽化,作为人子,须得丁忧三年,他才得以携黛玉离开京城,扶灵回到烟雨如画山水如墨的江南。
三年后,卫若兰没有起复,而是上折子将爵位传给官居三品的习明泽,长泰帝近几年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倒是没有为难卫若兰,朝堂大事都交给十八皇子主持。虽无储君之名,确有储君之实,满朝文武心里明白十八皇子大概就是密诏上的储君,因为长泰帝九十高寿,活着的儿子就只有圈禁中的大皇子和三十岁的十八皇子,皇孙都没了好几个。
皇后比长泰帝大几岁,可能是无欲无求的原因,倒比长泰帝显得更年轻些,这对帝后相濡以沫七十余年,世间大约也只有卫若兰和黛玉这对夫妇可比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绛珠仙子下凡的缘故,黛玉虽然年过古稀,但是头发乌黑浓密,皮肤光洁白皙,眉眼清丽如昔,她日子过得舒心自在,好像从三十岁开始,岁月就不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了,而卫若兰则因内功高深,一如壮年,两人和儿子儿媳同堂,竟显得比他们还年轻一些,最难得是他们一生恩爱如初,一时被传为佳话,人人都说他们是神仙眷属。
数年后,偶然游到扬州地界,只觉得恍如隔世,卫若兰忍不住说起往事,道:“那年我听说你在寺庙里替岳父大人祈福,我猛然想起书中你的命运,实在是太过悲惨,叫人愤愤不平,于是就贸贸然地登门将书稿交给了岳父大人,才有你我的姻缘。”
黛玉的眼睛一如少女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