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蓄势待发的粗热冲了进去。
那之后巫晋果然守信,将派出追杀王家宝的人都收了回来。
苏青将兵书交给巫晋两个月后,齐国寰国开始不停派人潜入巫国,妄图偷走此物,如今越发大胆,已经借着整兵操练之名屯兵于巫齐交界处。
而见过传闻中宝书的除了巫晋,便也只有苏青了。平日这书都是由其中一人随身保管的,两人身边自有无数暗卫轮流坚守,又均有不俗的护体功夫,可以称得上绝对安全。
可是近来苏青发现,巫晋已经不再需要他来保管兵书。至于为什么,他心中隐隐知道答案,却又不想深究。
自从那日龙椅之上与巫晋行亲密之事后,那个人便全身心投入到兵谱的研究当中去,经常整日见不到人。
苏青担心巫晋研习兵书上的战法太过操劳累坏身体,经常带着些上好的补品去探望,可除了自己被当成补品喂了巫晋外,对方倒很少与他分析当今局势了。
又过了一个月,边境齐寰二国军队终于耐不住能够‘所向披靡一统天下’的兵书的诱惑,挥兵攻入巫国。
巫晋却好似毫不惊慌,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一般,挥手便将当日起兵造反时留在南方,后行军至西陲的五万兵马拨了过去,挡住了齐寰二国的进攻。
并非巫晋亲自指挥的军队,却依旧能够以少敌多,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更坚定了其余二国对兵书的向往,都断定正是兵书所言之法才能令巫晋的八万人挡住了两国的十万人。
于是齐国又调集了全国一半兵力过去,寰国也派出数万援军,两国似乎势要将巫国打压灭亡,也有一方面是唯恐巫国做大,反而吞并了齐寰二国。
可两国联手显然有些晚了。
巫晋点了十五万人军队,用于退齐寰之兵。
但兵马尚未调动,朝中便因将领之事吵得不可开交,呈上来的折子推荐谁的都有。
有人主张严思成带兵,其经验丰富又是一直跟在巫晋身旁的忠臣,行为处事沉稳成熟绝对靠得住。
有些人则认为这正是巫晋亲征的大好时机,一方面可扬君威一方面可收复兵权。
还有人则认为由苏青挂帅,根据其与齐寰交兵状况便可看出其是否有不臣之心,若有则当场诛杀,也免得苏青越做越大只手遮天。
三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最后在苏青的主动请缨及严思成力荐之下,又有苏青夺回宝书有功一事,使得最后当朝竟有六成人推举苏青。
被迫命人宣读圣旨时,巫晋脸色已不可用阴沉来形容,但他也有私心,为谋大计,此次不得不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