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心静自然凉,徐秀虽说面上很平静,但心底,恐怕还是有点虚的。
徐秀伸了个懒腰道:“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能够动用的粮食,只有十一万石。”
这个数量很少,不,是少得可怜,恐怕只有那些囤积着粮食的商贾的十分之一,若想用这十一万石的粮食去撬动他们最起码上百万石的粮食,简直是痴心妄想。
张璁有一丝后悔提这么个意见了,道:“东家你怎么想呢?”
徐秀反问道:“事已至此,难道还能放弃不成?”
张璁道:“是不能放弃,但若粮食这一环节出了差错,岂不是满盘皆输,布匹降下来,还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这个法子是他提出来的,若不能最终成功,恐怕自己是没脸继续待在江宁县了。
张璁狠下心道:“东家,在下回一趟老家,去筹粮食。”
徐秀摆手道:“时间不允许,十一万就十一万,如果他们真的挺不住,别说十一万,更少都是可以的,若邹望真的出乎我们的预料能够动用邹家的钱财,那我们投入再多,也是无用的。所以,问题不在多寡,而在于心理战,怎么造势,是个问题。”
冷静下来的张璁也明白了,十一万说多不算多,说少也不算少,他们上百万石囤积着,是因为待价而沽,而不是没有成本,米面这种东西好保存,却又不好保存,费时,费力,也要占用大笔的资金,说到底日常所需,价格必然不会太高,胜在出货快,谁都需要,回笼资金也就快。
可若长时间,大量的屯在手里,资金的压力,就足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徐秀道:“若无法短时间脱手,很多商人其实并不一定吃得消。现在他们是看在邹望给他们营造的一种将来更大的利益的份上,才听从他的安排,而若时间一长,我这边有了对策,另一边邹望又给不了他们及时的流水,才是我们的可乘之机。”
张璁笑道:“所以,一切还都在您掌控之中?”
徐秀也跟着笑道:“啰嗦。”
☆、第86章 弹棉花民变生
五月本就不是一个繁忙的时节,老百姓有了更多闲余的时间。
家长里短,喜闻乐见的事情也就有了发酵成熟的空间。由老秀才亲自安排捉刀的《江宁杂文》就这样经过江宁商会先行掏钱印刷,然后一班地痞散播了出去,效果一开始说实在话倒也不太好,毕竟读书人对这种文笔虽然不错,可谈的都是市井小人物的东西多少还是有一些隔阂和不屑的。
无奈之下,由江宁商会出面邀请城内许多靠卖口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