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轻易认输,梗着脖子死犟到底。
“要是有人站在桓公身边,随时提醒他祸根的存在,桓公还会惨死么,祸根之所以称为祸根,就是其爆发于以后而不是眼前,如果有人每当它一露头,就全力剪除之,它又岂能成为祸根,。”朱重九忽然微微一笑,带着几分期盼问道。
“主公,主公此言何意。”刘伯温被问得又是一愣,迟疑着反问。
“留下來,盯着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它的存在,如果你坚持以为它是祸根的话。”朱重九笑了笑,非常坦诚地发出邀请,“以魏征与秦王之仇,尚能留在其身边日日监督之,朱某与你之间,好像仇恨还沒那么大。”
注1:正史上,刘伯温也因为性格原因,在大明立国后不久就迅速被边缘化,以至于被胡惟庸毒死,却有冤难申,直到胡惟庸倒台后,才暴露出其真实死因。
第六十二章 后路 上
“天下未定就已经君臣相疑保这样一个刻薄的小子做皇帝即便事成盛某恐怕也得落个鸟尽弓藏的下场”与柳老太监此刻的想法截然不同大章政事盛文郁在被赵君用和韩林儿母子折腾了大半天之后却是心灰意冷
他是一个很有血性的读书人当年之所以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陪着韩山童、刘福通等人扯起义旗一则是为了给天下万民谋条生路二來却是对自家前途彻底绝望而随着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当年的豪情壮志大部分已经被血水给冲走剩下的只有对命运的深深不甘
他不是太监也从沒打算过为奴为婢所以对他來说保一个“有道明君”至关重要选择对了非但自己可以名标凌烟子孙数代都能跟着锦衣玉食而选择错了主公则是在世间白忙活一场到头來连头颅都得作为赌注搭上
很显然韩林儿是个错误的选择刘福通当初请杨氏和韩林儿母子出山的举动看似高明无比事实上却等同于在他自己的脖子上套了一根绳索非但沒有能如愿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反稍不留神他自己就会被这根绳索勒断喉咙
这一点朱重九就高明得多那个无师自通的家伙居然从一开始就果断与明教与所谓的大宋国划清了界限起初虽然会承担一些风险甚至看上去举步维艰但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后却是天空海阔再也沒人能高高站在他头顶上指手画脚也再也沒人能趁着他不在中枢时想方设法跳出來扯他的后腿
“盛福进來帮老夫收拾一下老夫要出去看看顺便买几包新茶”想到淮安军这些年來看似荒唐却步步充满玄妙的发展轨迹盛文郁把心一横咬着牙低声吩咐
“在老爷您您”追随了盛文郁多年的家将盛福答应着入内四下看了看迟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