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婚事,顾彝有极大的发言权。她也是考虑了很久了的,她是很看好池春华的,用她向蒋睿列出来的优点就是:“模样好,家世好,人也好,笑盈盈的喜气。池家和睦,阿郑出自宰相家,都说郑相公如何狡猾,家中却实在是门风淳朴,这些个世家都有所不及。耳濡目染之下,阿郑家中也是清静。且郑氏多子,京兆池氏本都快要绝后了,阿郑过门,家业两旺。她又是帝师,我看她素日行事机敏,当家主母需有决断却不刻毒,女肖其母,池家小大娘也不会次了。”
蒋睿也是个机灵人,他想的是:“邺侯之位到我身上只剩伯爵,待到大郎,还要再降,只恐池家看不中他。”两人长子蒋昭今年十四,次子蒋明年十二,幼女蒋智因中间有邺侯夫人之丧等事,比蒋明足小了六岁。算来蒋明才是与春华年纪相当的,蒋睿直接把次子给否了——不是不好,而是恐怕条件不登对。
顾彝道:“正因如此我才没敢贸然与阿郑提及。”
蒋睿也是感叹:“不知道要便宜了谁家小子!”
顾彝犹豫道:“我只盼阿郑钟爱此女,没有为她早早定下,若大郎自己有出息,也不是不可以提一提的。当年池长安家业败落,她也没曾嫌弃,何况我家总比当时池家好太多。”
“也要大郎出息了才行。”
“还要与阿爹说一说呢。”
“也好,阿爹总比我们见识高。若有不妥,他也能看出来。若是妥了,也能为大郎谋划谋划。”
邺侯因是过继来的儿子,又是曲折来的儿媳,自妻子去后,只对家庭大方面指点儿子一二,其他事情一概放手给小两口。嗣孙之婚,他也想了不少——自然都是世家——终究拿不定主意。他因觉自己一系血脉单薄,想为嗣孙找一有助力的岳家方好。
听蒋睿一提,邺侯是见过郑琰的,对这个在郑靖业身边的女人印象颇深,他只有一点疑问:“韩国夫人不似深宅妇人,我恐其女多事。”
蒋睿道:“大郎之妻虽非蒋门宗妇,也是家中长媳,家中遇事,无法置身事外,倒是明敏练达为佳。”
邺侯采纳了这种看法,仍略担心:“池氏复归谱系,家世既好,家族又盛,欲求娶此女,大郎须上进。”
蒋睿道:“正是。幸尔大郎是家中长男。”
邺侯道:“圣人年轻,与大郎年纪相仿,听闻韩国夫人进言,请圣人择少年子弟入侍,与之俱长。便走动走动,为大郎活动一个亲卫的名额罢。”
蒋睿又与哥哥蒋卓商议,复通过了亲生父母,蒋卓与弟弟倒是一般心思灵活,没有多大犹豫就接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