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河来,这里更适合伤病员休养。
塔伊普。埃尔多安是一个勇敢的人,从军三年,大半时间是在战场上渡过了,受伤住院三次,每一次出院都依依不舍,实在是医院里的待遇太好了。比军队的待遇还要好。
伙食上,住宿上。娱乐上,待遇上,全都完爆或是持平军中。
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平民来说,军队中几乎没少过肉。尤其到了作战期间,肉类、蛋类、奶制品完全是放开量了的供应,这是99%的平民们所难以想象的生活了。所以奥斯曼人。奥斯曼的平民,对于从军热度很高。
在奥斯曼。军人的意义不仅在于地位相对平民崇高,更意味着良好的待遇和相对丰厚的薪水。
在中国总参谋部对奥斯曼军队的秘密评比中。这样描述着奥斯曼军队的性质——这是一支靠着良好的待遇而吸引平民蜂拥从军的军队,国家、民族的定义与思想完全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所以,奥斯曼人不知道,他们的军队在中国国防军看来,还要排在日本人与南天**,当然还有穷党俄罗斯的后头。
中国国防军的待遇也很高,薪水很丰厚,但是中国国防军是一支用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军队,绝不是奥斯曼军队这样用高待遇‘号召’起来的军队可比的。
奥斯曼士兵现在到了医院后,肉类、蛋类、奶制品依旧不会短缺,餐饮味道还会比军队里的好得多,一些重伤员更会享受针对性的‘营养餐’,到了大后方的军医院,军官阶层还能看着菜单点菜,就如同是住在酒店一样。更不要有歌舞的慰问表演,有一场接着一场电影的放映,很多人简直视军医院为真神的天堂,以至于一些军官士兵出现了故意受伤,以图享受在医院里的待遇的情况下出现。这其中很多人还是伊斯坦布尔的权贵子弟,他们的受伤不只是治疗这么简单,本人还能因为受伤而换来奖励和功勋。没有危险就能得到功勋,代价仅仅是挨上一枪,这不要太舒服了。
奥斯曼军队早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期间就发现了这种苗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开始后半年事情再也无法掩盖,其陆军部门就开始查出此类‘违纪’事件,很是处置了一批人,但这只是对于外界平息舆论和愤怒的手段而已。是一张遮羞布!
塔伊普。埃尔多安所在的病房里一共有三张床,他送进来后就全部满员了。三张病床上躺着来自三个国家的人,塔伊普。埃尔多安是奥斯曼人,阿里。哈梅内伊是波斯人,福田英夫,日本东京人。
塔伊普。埃尔多安醒来没多久就知道了阿里。哈梅内伊的身份,然后病房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