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历史上有着沉重的印记,更有着不小的面积和众多的人口,这些土邦中国的政策是全部独立建国的。整个印度刘暹至少打算分割成十五个以上的国家,彻底消除印度成为中国西南方威胁的可能性。
事实证明,也就是因为中国方面‘招牌’立的好,很适宜的挠到了这群失去了大权的印度王公的痒痒处,受他们的影响,整个印度民间对于这场与中国的战争态度普遍不积极。
军情局早就开始与印度的土著王公展开联系,同时网罗到的还有一些印度的暴力geming者。刘暹对后者的态度很友好,与对待当前国大党首领人物们完全是两个态度。这些人将来也是要建国的,就在印度各邦国与邦国之间。就算是他十分不待见的那帮软蛋,刘暹也会留个地儿来给他们施展,或许几十年后的后人们还能跟看到具有印度特色的杂技式大阅兵。那简直能上春晚了!
等到刘暹带着舰队通过巴拿马运河,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多月。印度的战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英国王冠上的这颗明珠赫然有了崩盘的架势。因为啊,在老刘皇帝‘御驾亲征’北美的这半个来月里,印度屈指可数的重镇——加尔各答,依然落入了中国国防军的手中。
整场会战,中国方面一共投入了20余万军队,英国人则投入了四个师的英国大兵和三千人的廓尔喀雇佣兵,以及接近五十万人的印度殖民军。双边七八十万大军围绕着加尔各答展开了一个月的激战,最终以英印军队的全面落败而告终。
三十万印度人走进了国防军设立的战俘营中,英国人被俘虏了将近15000人。整场战役击毁英军的骆驼飞机超过500架,占英军驻印空军的40%。俘获和击毁英军坦克、装甲车300辆以上,缴获大炮700余门,各类卡车、牵引车一千多辆。一场加尔各答会战打空了英国人在印度的全部机械化部队。
英印残军只有不到十万人逃到了贾姆谢德布尔。四十多万英印军的损失,引发了整个印度的震荡。
任是对英国人最最忠心的印度人也真切的认识到,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不长久了。
大英帝国还有上百万的正规军,可是纵有百万大军的大英帝国也不可能再向印度运送一个援兵。加尔各答会战的败阵,不仅动摇了印度的人心,也动摇了伦敦的人心。四个师的英国士兵只剩下两万出头跑到了贾姆谢德布尔。大英帝国要保卫一个印度又要填进去多少人命啊?
印度人的人心民意已经不在英国这一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