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相望,有桥相通,人口20余万多。
尼亚加拉瀑布城早在十七世纪就已经有人聚居。但整个城市要到1887年5月才正式成立。由于位处大瀑布,极宜水力发电,整个城市以水力发电作基础,发展了一大批重工业。在了十九世纪末,美国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绝大挫折,尼亚加拉瀑布城因为电力的原因地位变得就更加重要。
等到这次中美开战前夕,尼亚加拉瀑布城已是一个集机械加工、发电、塑胶、化工、造纸、橡胶等多种工业于一身的工业经济支柱城市。这里也是纽约州第一个受到中国航空部队集中轰炸的地方。一座接一座的水电站和工厂在炮弹的爆裂中变成一片白地。
其化工和橡胶、塑胶等工业的诸多工厂因为离不开大批量的工业用水,被炸平后,无数工业用料还一度造成了尼亚加拉河的水流污染,给下游城市的用水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横跨整个伊利湖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城,可以说是此次空袭行动的一个节点,接下来顺着尼亚加拉河抵达目的地,其难度远比先前要轻松。不过李楠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了神经,相反,看着下方山地之间稀稀落落的城镇灯光,和幽深黑暗的山脉,李楠的精神绷得更紧了。
行百里而半九十,可不要关键时刻掉链子啊!
机群向着纽约州内陆飞了一个小时,按照事先的计划,轰炸目标就在附近了。那么一个最头痛的问题摆在了李楠的面前,如何在黑夜中寻找到正确的轰炸目标?
这是此次夜袭行动最后的一个难题。在还没有雷达的年代,即使引航员对于星象了结再透彻,也只能指引机群到达大概的位置。看着连绵起伏的山头,李楠能够依赖的只有根据计划潜伏在目标附近的间谍,向前来袭击的机群提供的目标识别标志。
只不过在计划当中那个时间是点40分。现在才3点32分!
机群已经来到了目的地,正在4000米高空中盘旋。没有间谍的标记,李楠虽然瞪大了眼睛。也只能瞧到下方零星点点的火光,不知道是不是城镇居民区什么的。
他不敢轻易地压低高度,否则惊动了下面的人,又没有寻到真正的目标,麻烦可就大了。最主要的是,夜袭的威慑力就要降低一个等级了。
8分钟的时间,李楠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只是短短的八分钟,他就看了不下二十次手表,浑身大汗淋淋。现在的天可是大冬天。飞机还是在4000米的高空上,李楠的汗水把**都给湿透了。
李楠现在只能等待着间谍的行动了。他总不能让机群把炸弹向下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