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英国已经失去了自己传统的世界霸主地位,落在了美苏之后,而现在的中国正是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国大党的被捕也没有引起太多的舆论波澜,更没有什么成气候的媒体聚焦。整个印度还在战火纷飞当中,在这种情况下下,国大党的影响力只能影响到他们自身所被孕育出国大党这个政体的上层精英分子。而这个团体,或是说这个阶层。在1918年的时候还远没有印度王公阶层更加有利。
中国不需要对这些人进行妥协以换取利益,印度的土著王公们能够给中国更多地利益。在自身影响力还没有广泛的扩大到整个印度中下层阶级的时候,国大党就好比甲午之后的炮党,真正的力量刚刚在孕育之中。
就算是他们的英国爹。这个时候也更多地关心起在印英军的命运。国会和内阁在紧张地讨论着一项项的提案,他们要不要增援印度?援军抵到印度后能不能达到预定目的?如果不增援印度的话,是不是就这么的放弃整个印度地区?那样就必须考虑撤退的问题了。人员和财富的一体后撤。这可是极其麻烦的一个过程。
英印军总司令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陆军元帅几乎天天向伦敦打电报,加尔各答会战的失败让大英帝国在印度的统治整个动摇。随后一连串的失败让所有人都认定英国的统治要结束了。如今他还能掌控着的南印度和西北印度区域,是否应用严厉的手段来镇压。就像他在恩图曼镇压马赫迪苏丹军一样,这些都需要伦敦给出一个明确的回话。
以基钦纳的强硬和坚韧也清楚,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结束了。他现在必须为未来着想,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英国人的殖民政府虽然退出了南亚次大陆,但这并不是说英国人也一样要退出南亚次大陆。几百年的时间让英国人在印度有着中国不可能比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若得到全面的维护,在战争结束以后就能为大英帝国赢来无数的友谊。或许那个时候临靠着强大无匹的中帝国的印度各国也万分需要大英帝国所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友谊。这种作风与恩图曼事后的烧杀抢掠是完全的不同,所以这样的决策权就不是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一个陆军元帅可以拍板的了。
在基钦纳还在想着怎么能够减少英军的损失,尽可能的保存在印英军的力量,为战后的国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时候,他所不知道的是,整个大英帝国都因为加尔各答会战的全面失败而闹翻了天。
加尔各答可是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象征,是英属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