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美国新社会学院研究所(New School)读书时,老师几乎都是欧洲年鉴学派,也多是犹太人。说起布洛克的故事,没有人只在上课,也没有人仅仅是在授课。布洛克与死前彷徨的16岁青年对话,好似站在我们的眼前。错觉之间,我们也亲临了刑场,听闻那一段低声的最后道别。“会痛吗?”“不会的,一点也不痛。”
当天上完课,依例搭地铁回布鲁克林的家。地铁列车一站一站停留,像历史的短暂定格,然后载着乘客前往知名或不知名的下一站。每一次停留,都只是片刻;每一个启动,都是新的抛弃。列车速度把纽约地下铁道满墙的涂鸦变成了动画,它动了,于是最夸张、最残暴的图样以飞快的速度在我的眼前演出,但还来不及辨识,刹那间我又已失去了它们。
地铁,重回黑暗。
历史不是有什么用,而是它总出其不意地来,然后无声无息窒息般地笼罩着你;历史是一个永不断绝的复制品。我在新社会学院求学时阅读布洛克那一代历经的经济大恐慌历史,小说下载以为只是进入了60年前的往事;从来没有想到那些数字的点点滴滴,在2008年之后,再度成了我必须熟背的经济史。大萧条对世界深远的影响,其实远比一次大战伤还大,还深。1929年10月29日大崩盘的经济激变,等同资本世界的全面解体。全球每一块土地,工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小国,丝袜供应地,咖啡、棉花、白糖、橡胶、蚕丝种植国,皆一败涂地。大萧条在历史怎么开始的,知道的人多;怎么结束的,知道的人少。它共持续了整整13年,并于1937年看似复苏八年后,二度衰退。这是今日2011年6月全球经济关切的焦点,我们是否又活回1937年魅影下?全球是否二次探底?
大萧条13年期间,除了1937年后引爆二次大战外,一切皆与今日像极了。全球牢牢地被掌握于恶性循环的“完美风暴”中。任何一个环节经济指数出现滑落,其他指数便跟着走向恶化。大萧条最严重时期(1929~TXT小说:…933),英国、比利时失业人口约为22%与23%,瑞典24%,美国27%,奥地利29%,挪威31%,德国高达44%。于是纳粹主义在如此可怕的经济灾难中崛起,使希特勒从一个《我的奋斗》畅销作家,跃升为第二大党党主席,再一步步接掌德国政局。伦敦《泰晤士报》1930年写下社论,“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的恶疾。”《泰晤士报》没有料及的是:失业,本身就会带来战争。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