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可她担心母亲将阿姐许给别人,决定留在家里,她看了看满脸严肃的父亲,再看了看一脸平静的阿姐,那些想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刚收拾好桌子,李阿婆又来了,沈荷英拉了她坐下来说话:“婶妈,你侄孙子今年多大了?在哪里上班?家里有几亩田?几间屋?兄弟几个?”
李阿婆一一回答,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章秀青听到:“我侄孙子岁数跟秀青一样,也是十八岁,书读得比秀青少点,只是初中毕业,现在在药厂里上班,一个月加加班好领到七八十块工资……他年年过年来我们家,你应该看见过的,长得蛮神气,高也蛮高,白也蛮白……父母身体都蛮好,一个阿哥、一个阿姐,全都结婚了……房子是去年新造的,有五间屋,间间敞亮,将来都归他的。要是你们有意,我跟他们约个时间,你们亲眼看一看……”
这时候自由恋爱已经有了苗头,但还不是太流行,占主导的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整套流程可以用八个字总结:说亲、看亲、订亲、结亲。具体的套路一般是男方相中某家女儿,拜托亲朋好友去女方家试探,女方父母要是对小伙子家里知根知底,行便行,不行便不行;要是不熟悉,就要四处托人打听,毕竟老母猪的腿、媒婆的嘴,全信就豁边了。
女方这一打听,好事就多磨了。要是遇到个老好人,想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明明小伙子不好,他也会说好;要是遇到个与男方家里有仇的,明明小伙子很好,他也会拼命说不好;除了这两种可能,还有第三种,遇到看戏不怕台高的人,好好一桩亲事硬是被他搅和黄了。
即便过了许多年,章秀青依旧记得她的远房表哥,家里相中了同村的一个姑娘,起先双方都很满意,在即将订下亲事的前一晚,一个交情非常好的小弟兄进了一句谗言:“听说那姑娘小时候经常流鼻涕……”其他的话也没有多说,当时在场有不少人,章秀青的表哥大约觉得丢脸,反悔了,哪怕他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哪个孩子小时候没流过鼻涕?你小时候也经常流的你忘了?”可是她表哥铁了心,死活不肯订亲,事情传开,得了个“猪头三”的绰号。因为这件事,附近人家的女儿没有一个愿意嫁给他,后来没办法,只得从别的村里娶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怎么好的女孩。
女方打听过后,要是觉得还行,就进入看亲程序。到了约定时间,由负责说亲的人带领女孩的母亲、嫂子、舅妈、姨妈等长辈,去往男方家中,第一看小伙子,身高、体重、肤色是必看项目,眼睛、牙齿、鼻梁是附带项目,然后听小伙子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