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送到厂里来了?”在学校报名的时候,不少人跟黄宝顺打着招呼,他们也是带孩子来报名的。
因为李冬梅的户口一直转不上来,按照当时的政策,两个孩子只能随李冬梅的户口,虽然半边户也能进厂里的子弟幼儿园,但是费用比较高。本来黄宝顺是打算咬咬牙把黄杰送到厂里的子弟幼儿园的,但是李冬梅说反正她一个人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干,能省一点是一点,结果黄杰就一直没有上过幼儿园。相比其他厂里职工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幼儿园就认识了的。
“怎么叫终于肯送来了。反正我爱人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干,就两个孩子,随便就给带出来了。毕竟她没有什么文化,孩子可不能耽误了。”黄宝顺在厂里面也算是能人了,当初没让孩子上幼儿园,不少人都打趣他,说是舍不得孩子吃苦。且不论别人是怎么想的,黄宝顺挺坦然,别人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从来都没有当回事。
“黄技术员,你的孩子没上过幼儿园,按学校的规定只能分在二班。你看。。。。。。?”轮到黄杰报名的时候,负责报名的老师提醒着黄宝顺,意思是提醒黄宝顺,看看他是不是去找一下学校的领导。毕竟还是造纸厂的子弟小学,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也不愿意得罪人。
黄杰当然知道这个规定,这是造纸厂为了照顾厂里的子弟特意搞出来的规定,其实跟分快慢班差不多。子弟学校面向周边几个乡村招生,学费是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的,不能乱收。但是幼儿园收费弹性很大,本厂双职工子弟入园基本上是福利型,由厂里补贴。但是像黄宝顺这样的半边户,厂里的补贴就很低了,基本上是持平。附近农村的孩子要是想上造纸厂的幼儿园,当然得自己交付所有费用,相对而言,费用还是很高的。所以罕见附近农村的孩子进造纸厂的幼儿园。毕竟幼儿园里都是厂里的孩子,平时比较注意教育,不少本该是一年级的课程,造纸厂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已经教了,相当于学前班。有了这些基础打底,造纸厂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成绩相对一般农村的孩子成绩要好很多,所以子弟学校就采取分班的办法,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分在一班,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分在二班或者是三班。相应的,教师配备的时候也会有所倾斜,一班的老师当然是学校最好的老师,要求也严格得多。至于其它班级自然是爱学不学,谁也管不到那么多。
黄杰的记忆中,当年自己的老爸为了让黄杰能分到一班,特意去找了一趟子弟学校的校长,为了这事,黄杰还考了一场试,最后还是成绩说话,校长这才答应让黄杰分到一班。可是重生之前,黄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