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别人不知道温室大棚的价值,农技推广站的人可知道。虽说去年温室大棚试验项目没搞几天就因为资金短缺而被迫停下来了,但是参与了项目的人和参观过黄宝顺家大棚的人都知道,搞温室大棚种反季节蔬菜绝对是一个能挣钱的活。别的不说,到了冬天,连大白菜都得卖3毛多钱一斤,更不要说绿油油的新鲜蔬菜了。别看南湾温室大棚实验项目建了好几十个大棚,但是仔细算一下,估计光是供应杨平县的都不够,更不要说还有仪阳市的市场。
当黄宝顺在镇农技推广站全体职工大会上提出共同承包镇上的实验大棚的时候,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干部职工一下热闹了起来,生怕说晚了没有自己的份了。结果,黄宝顺的承包计划异常顺利的得以在农技推广站全票通过。
让每个人都有是在为自己工作的感觉,无疑是最大程度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一剂良药。事实证明,搞“大锅饭”的时候,大家干活都是在应付,可是引入承包机制以后,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会他们是在为自己干活,只有付出更多的心血,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正常情况下,在西北省,中秋节过了以后,因为天气很快就会转冷,收获了庄稼的地里已经很少有什么人干活,但是在靠近黄宝顺家附近、被镇政府征用的温室大棚实验用地上,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一帮人正没日没夜的忙碌着。许多人都是全家上阵,上面在翻盖着塑料薄膜,下面的大棚里已经在翻整土地了。最吃香的是几个真正的种养殖方面的农业技术专家,大家伙争着抢着、请他们去帮忙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还需要进行怎么样的调整等等。在这些人中,黄宝顺当然是最忙的。也许说起种养殖方面的技术黄宝顺比不过那些专家,但是对于保温大棚方面的技术,黄宝顺可是绝对的权威,毕竟在这些人当中,只有黄宝顺才有比较完整的实际操作经验。毕竟在大棚承包期间这些人只拿正常工资的百分之五十,他们还都指望搞大棚能挣钱的,万一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
……
天渐渐的冷了下来,农技推广站干部职工们承包的大棚里,开始呈现出了一片绿色。不愧是搞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单位,科学种养和管理的水平都是一流的。品种配置上,短、中长期品种合理搭配,在不影响植物生长的情况下,套种、滴灌、平横施肥、合理利用大棚内的温差等最科学的种植手段全拿了出来,每个人都像侍候自己孩子似的侍候着自己承包的大棚。毕竟大棚的数量就那么多,远不能满住市场的需求,农技推广站的人变得空前团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