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他可不打算放过这件事情了,因为他的父亲就是直接受害者。
偷偷摸摸的,黄杰在家里写了两个晚上,一篇《警惕假冒伪劣农产品坑农》的文章正式出炉,在文章中,黄杰没有直接点出是刘卫国生产的大棚预制件有问题,而是直接引用了刘世豪的说法,有一批不法造假者,打着仪阳市农业局的旗号,制售假冒伪劣的大棚预制件的问题,提醒农民朋友和想关部门注意。在文章中,黄杰还列举了不少假冒伪劣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质量问题等,关键是,黄杰在文章中陈述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是我们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基础,多年以来,农民工作都是我们国家社会基础工作的根本。一小撮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人不但伤害了农民的利益,破坏了政府形象,重要的是他们会造成农民的不稳定,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坚决打击。
黄杰可没有想着在这片文章上属上自己的名字,这对他一点意义都没有。他用的是黄宝顺的名字寄到报社去的。趁着上医院看黄宝顺的机会,黄杰将自己写的东西献宝一般的交给了黄宝顺,告诉老爸自己试着写了一片文章,已经用黄宝顺的名义寄到报社去了。
这么多年下来,黄宝顺早就已经习惯了黄杰比一般的孩子能干的得多,再加上这次的事情伤到了自己,黄杰的这个举动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说黄杰写的东西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黄宝顺当然没说什么。在黄宝顺看来,就算黄杰写的东西发表了,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黄宝顺没有想到的是,黄杰第二天又拿了一片文章来给黄宝顺看,说是已经寄出去了,文章的标题是《警惕59岁现象》。这篇文章可把黄宝顺吓到了。黄杰在文章中主要谈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政治领域里的“59岁现象”,黄杰给它的定义是“最后捞一把”现象,是指领导干部在即将离退休前夕,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肆贪污受贿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心态的作祟:首先,存在着“权力即是金钱”的心理,其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再次,一层侥幸心理。即:只要屁股擦干净,退休后就基本上不会出事。另一个说的是经济领域的“59岁现象”则主要是描述一些国有企业企业家甚至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在退休前一反几十年守法努力工作的常态,为自己大谋私利,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
黄宝顺把这些东西往刘世豪身上一套,这不摆明了是说仪阳市农业局的刘局长么?要是着东西登出来让刘世豪看到,自己就等着小鞋穿了。
“黄杰,你怎么乱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