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石王,1960年7月22日,在我国玉石之乡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花玉岗山上被发现,这天夜里,天降暴雨,由于山洪冲刷、浸泡,玉石王周围的泥土流失、松软,整个玉体倾出地面,翻着跟头,滑落到山坡平台上。矿工们打来泉水,将刚刚出土的玉石王洗礼了一翻,清水洗后,玉石王显出天生丽质:整个玉体,晶莹璀璨,七彩斑斓,有翠绿、杏黄、朱红、海蓝、乳白、淡清、墨绿。阳光下,异彩纷呈,美丽极了!经测量,玉石王长4。5米,宽5。5米,高2。5米,背部略似房脊,有两间房大,经辽宁省计量测试研究所测试,玉石王准确重量为260。76吨。比曾经轰动世界的缅甸玉石王重8倍。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玉石王。
而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块世界玉石王,终于决定将其雕刻成佛像,据说,在雕刻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神奇的现象:
佛面天成──“玉石王”是一块七彩花玉,各部位的颜色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尚无法探明,人们担心将佛面雕成花脸,但雕刻结束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佛祖的面部恰恰刻在一块纯净的墨绿色玉块上,佛面灵光,神韵倍增,而佛祖的金冠恰逢一块淡黄色的玉面。在整体上,颜色恰巧搭配成法相庄严的释迦牟尼佛身披黑白相间的袈裟,打坐在莲花宝座上,周围七彩祥云缭绕,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慰藉。同样,观音的面部也恰好位于一块晶莹剔透的淡绿色玉面上。玉佛雕刻之完美可谓巧夺天工。
龙凤呈祥──一九九五年农历二月初二,即传说中“龙抬头”的那一天,上午九时,当雕刻部位进行到观音右侧的时候,淡绿色的玉面上出现了一块斑驳的黑色。就在人们为之惋惜,又苦于无法补救的时候,奇迹出现了,磨平的黑玉上隐现出一条盘龙。下午三时,一只相同颜色的回头凤跃然出现在盘龙下方,这一上一下、一龙一凤、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正是“龙凤呈祥”真实的写照。
普陀圣境──观音的背后是一座山景,站在观音面前仿佛能听到飞瀑流泄的声音。为尽量减少玉石王的重量损失,设计时完全按照玉石王各部位颜色和自然形状,随弯就势,高处雕成山体,低处雕成河流瀑布。在玉佛苑对外开放一年之后,人们偶然发现这座山景几乎就是普陀山的缩影!不知何时,普陀山随着曾经在那里讲经说法的观音菩萨一起悄然来到了玉佛苑。
洪大悟真──在观音一侧,鳌鱼摆尾,把几缕淡黄色的鱼尾纹状的玉石抛向上方。来自武汉的德修禅师悟出这淡黄色的玉石构成了隶书体的“真”字。大师临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