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恪钡榷嘀置庑┲掷嗖煌慕鹗粢枰鬯阄骋坏募屏康ノ唬员阌谕臣扑笆铡?br />
纹银并非实际的银两,而是用于折算各种成色的金属银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即虚银两,包括关平、库平、市平、漕平等种类。按照清朝的官定标准,足色纹银的成色为93。5374%,称为“十足成纹”。清制规定纹银一两等于制钱1000文,但乾隆朝之后,由于私铸劣钱增多和白银外流,经常出现钱贱银贵的现象。
清制规定纹银一两等于制钱1000文,但乾隆朝之后,由于私铸劣钱增多和白银外流,经常出现钱贱银贵的现象,鸦片战争之后,银两、银元在中国同时流通,但官方统计赋税、制订预算、对外赔款时仍使用库平两和关平两纹银作为计量单位。1933年国民党政府宣布废两改元,纹银退出流通领域。
纹银通常是用92。5%银加入7。5%铜混合成。由于掺入了铜,其制成品在打磨后的光泽比足银耀眼美丽,而且又因为掺入了铜所以用时间长了就会发红,所以真正的纹银首先外表上肯定会偏红色的,这是判定纹银的重要标准之一,再就是从纹银的成色上去判断,这一块纹银倒是货真价实的。
其实在现在,也有不少“纹银首饰”,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925银饰,这是根据纹银的含银量来命名的,现在年轻人都只知道925银,却不知道这925的来源,来源就是它只含了92。5%的银,是一种混合银。
骆天把这纹银的鉴定结果写下来后就看到一个信封,上面写着两个大字——请小心开启,骆天看这信封扁扁地,料想里面肯放着邮票之类的东西,轻轻地打开来一看,原来里面是一张藏书票!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大气候。
信封里的这张藏书票是八十年代的,上面画的是三条黑色的鲤鱼在绿水中畅游,上面是一排拉丁文——EX。LIBRIS,下面是上海书展1984香港的字样。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