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幽深,却又让人不舍移目。
清然看着苏徵,眼中带着一丝玩味。他不情不愿地到了东京之后,算上暗中观察他的时间,已有月余,却从未见过他此时风仪尽显的模样。
包拯叹了一口气,他虽然来之前就听公孙策与他分析,说八王爷绝不会轻易出面与丁谓争锋,但如今局势艰难,他若有其他良策又为何非麻烦这位性命如风中纸鸢,随时都有可能命悬一线的好友呢?
“八王爷,你可知道如今局势复杂,少帝年幼太后监国,朝堂之上有丁谓等贼人作祟,暗中有南唐余孽窥伺,外有辽、西夏环饲。此时正是大宋之危急时刻,这难道还不是王爷口中的紧要关头?”
苏徵的眉峰紧蹙,原本飞扬的剑眉多了一丝英气。他与包拯交往才有几次,但赵元俨却与包拯相交莫逆。他曾用诸多时间来一一分析赵元俨的这些好友,思忖赵元俨与他们交往时的语气方式,以及对方的神情言语,一切都是为了不穿帮。如今他见包拯双目炯炯望着他一脸热切,眉头却也是微皱着的。
“刷”一下合上手中的折扇,苏徵直视包拯:“老包,你该说的一次说完吧,若仅仅为此,也并非一定要让本王出面不可把?”
包拯却看向清然,这人他虽然知道,但终究不放心让他听到。
清然冷哼一声正要离开,却听苏徵道:“老包,这乃是我师弟,无妨的。”话落看了眼从站于一旁的青衣公孙策,意思十分明确。
若是这人想要听,在不在这间书房又有什么区别?
包拯苦笑,这又怎能相同?公孙策他虽然官职低微却仍有官职在身。但他也不想让苏徵不悦,这才道:“敢问王爷多久没见过楚王殿下了?”
苏徵一听楚王两个字,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大字——麻烦!接着便明白了包拯话中所指。
他不由一阵气闷,清咳了两声,还未说话寒着一张脸的青年就上前两步,带着凉意的手环着他的腰,让他往左侧的古琴琴案下的凳子上坐下。接着入耳的就是青年一向清冽脆鸣的声音:“身体不好,就自觉些,少给人添麻烦。”
他苦笑,自知理亏也不跟青年争辩。
这模样看在包拯眼里,这一片赤诚之心只为大宋基业的忠臣也少不得有些自责。苏徵的衣衫虽说都是量身而作,件件精美,但他那单薄的身体穿什么衣衫效果都差不离,越是华服尊贵,越是让人看上去有些心酸。今日苏徵发丝披散,只着一件简单的书生长袍,寥寥数语仪态风姿丝毫不减刚及弱冠之时傲视东京的风采。但数声清咳,这人刚刚还有几分的神采顿时黯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