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首页

第8节

但,无论察举或荐举,都不考试。

或者说,只考察,不考试。

结果是什么呢?考察成了形式。东汉末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所谓人才,不少是假冒伪劣。汉灵帝则干脆明码实价买卖官爵,帝国也就灭亡。

南朝的情况也不佳。由于可以坐享其成,名门望族的子弟变得越来越腐朽无能。他们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尸位素餐玩忽职守,最后也连同王朝一起完蛋。

看表现,生冒牌货;讲门第,出寄生虫。不改革行吗?

当然不行。但,办法呢?

考试。

科举是一定要考试的。通过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来选拔官员,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可谓开现代公务员制度之先河。但,正因为史无前例,便需要探索。事实上,唐代科举并不完全看考卷,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的推荐也能决定录取和排名。而且,由于推荐是公开的,反倒不容易作弊。[17]

比如徐凝和张祜(读如户)。

张祜和徐凝都是才子,也都是诗人。他们要争夺州考的第一名,便在杭州刺史白居易的宴会上吟诵自己的诗句。张祜的名句是: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徐凝则诵曰: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张祜愕然不能对,于是社会舆论便一致认为徐凝应该摘取头牌。[18]

然而中晚唐以后,世风日下,向考官推荐人才完全变成了营私舞弊,甚至仗势欺人。比如一个名叫裴思谦的,便公然拿着宦官头子仇士良的推荐信,闯进贡院 (考试机关和考场)向礼部侍郎高锴要状元。仇士良是横行霸道连皇帝都害怕的人,高锴也只好说:别的名次行不行?

裴思谦答:上头说了,状元非裴秀才不可。

高锴无奈,低头说:那我总得见见他本人吧?

裴思谦又答:我就是裴思谦。[19]

这实在太不像话。因此宋以后就只认考试,明清两代更是考场如战场,从上到下严防死守。一旦发现通风报信、泄漏考题、买通关节、冒名顶替等舞弊行为,不知会掀起多大的风浪,也不知会有多少颗人头落地。

毫无疑问,坚持考试和只以考试为依据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同为选拔官员,科举与其他方式的本质区别就在十六个字:设立科目,统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唯其如此,它才能排除各种干扰,直奔为帝国选拔人才的主题而去。

因此,它还有一个配套政策。

配套政策就是考生资格的认定。第一种是生徒,也就是国学、州学和县学的学生。由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

相关小说

刘家的奴妻 历史 /
刘家的奴妻
风吹雨成花
架空偏现代,虽然大方向男女平等但很多乡镇和农村里出来的男女还讲究古老的那一套,...
100971字10-13
海棠春信(重生) 历史 /
海棠春信(重生)
白露栖木
116738字09-29
这次真的,栽了 历史 /
这次真的,栽了
葳蕤
楚煒和我是在网路上认识的。 刚升大学的我和、就业两年的他。 十八,以及,...
155819字07-27
溺爱无限之贪财嫡妃 历史 /
溺爱无限之贪财嫡妃
雨凉
" 潇湘VIP2017-08-21完结 122.6万字|355.3万阅读|7239收藏 内容简介: ...
1633227字05-15
反派难为 历史 /
反派难为
烂俗桥段
" 《反派难为》作者:烂俗桥段【完结+番外】  泽兰穿成了一本武侠小说的反派,...
335127字05-26
娇宠庶妃 历史 /
娇宠庶妃
二初
晋江VIP2015-10-22正文完结 总书评数:212 当前被收藏数:1152 文案: 嫁...
295826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