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叹了口气:“到底是疏忽了,连底下人受了这么久的冤都不知道。”
二人又闲叙一下午,直至日渐西斜,沈夫人才唤了院里坐候的丫头并车夫一声,三人又乘着马车走了。
若是要买地,明儿便直接带着银子去衙门,由新任知县、主簿,并县丞一道,划分定好的田亩,又由各乡里长令人去丈量田地。
量过地以后交了银子就能定契了,再之后这地便归属元绣。
村上要买田地的没多少户,王善保家倒是拿着机会了,上回衙门赔偿的银子,外加自家攒了,又买了五亩中等田,若是打理好,往后一家人再也不必饿肚子。
作者有话说:
第三十九章
买不起田地不光是双井村人, 其他村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便是中等田,一亩地也得花十两银子, 更遑论上等田了, 大多都须得十五两银一亩。
十两金倒像是专为这些地准备的一样, 现在十两金能兑二百余两银子, 再一个自己这儿还有七百多两银子,另外曾经好友所赠的银子,这会儿也不得不动了, 毕竟以后有钱也不一定能买着地。
中等田地基本都被村里人买下了,元绣只想拿下那五十亩上等田,最后免了些银钱,拢共花了七百两银子才拿下。
从回来到现在,除了上回买的庄子, 这便是最大的一笔开销了。
上回卖蘑菇, 劳心劳力也只不过挣了二百两不到,后田地日常经营上也得有花销,方方面面都得花钱, 且又只出不进, 所以手头银子所剩不多。
虽说拿到地契, 但元绣心里还是有些虚,一道来买田地的几家颇为艳羡地看向元绣, 这姑娘如今可比从前的杨老财还富庶。
元绣不管其他, 这几张薄薄的地契贵重至极,她得正正精神, 单守着宝山可没多大作用, 得将这些地都用对了。
只不过眼下还有个更重要的事, 知县说到底是个清官,当官最看重什么?名声。
沈大人赶着进京,三日后便要出发了,元绣便招村人商议了一番,毕竟沈大人也算是双井村的恩人,帮着村人狠治了杨老财,又返了不少地给他们。
这回沈大人要走,元绣便想着带村里人送行三里,瓜菜相赠,无论如何,场面大些,大到足以叫这场面能载入县史,大到京中人也能听到这清官的名声。
这番沈大人能进京为官,一方面能看出来沈玉如既然已是太子侧妃,太子嫔妃都是从小官之女中选的,但如今既已经选上了,皇帝只要心里还有太子,势必要给太子抬抬位子的。
那位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