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后又是袁依婉道:“冬日马上就来了,也不知道观可有充足的冬衣,还是要给大郎备上两身,明日去县城我便找有没有绵,若是没有便只能找些柳絮和皮子了。”
她们一人说上一句,愣是没有再给司马佑安插话的机会,他就看着两人宛如陀螺一般绕着家里转。
去了道观应穿道服,他的衣服可留在家,待他回家的时候穿。
要给他缝个全新的小荷包,还有钱袋。
可不能再穿草鞋了,布鞋也得有两双。
据说抱朴真道观的观主年岁大了,道观又有许多年岁不大的小道童,辛离离原本想做点鱼肉丸子,这样能放的时间长些,奈何自己手坏了,顿时急的不行。
好在夕阳十分陈柏卓打鱼归来照旧来说今日收获,瞧见她们两个忙忙碌碌,顿时开始上手帮忙。
一听司马佑安要去当道士,还有袁依婉话语中描述他要去当道士的原因,竟是佩服起这个孩子。
不光是司马佑安,这一家子的人都令他刮目相看,一般人家可不舍得送孩子去当道士的,尤其袁依婉刚才话里隐隐还有炫耀之意,可见他们是真心听从了司马佑安的意见。
有了陈柏卓的加入,速度便快了许多。
因着司马佑安入道观是家中大事,是以家中这几日都没做生意,便是陈柏卓都放了假不用去打鱼,而是跟着他们跑前跑后的置办东西。
等采买冬衣的时候,辛离离都傻了,她最开始以为她从母要柳絮和芦苇是逗她玩,结果好家伙,这个年代都还没有“棉”这个字,用的是“绵”。
棉花虽已经从东南亚等地传入大立朝,但是在边境地区才有种植,想在京口县买到,得提前一个月预定,且价格高昂,就司马佑安那个小身板,一身的棉花竟然要五两银子,抢钱啊!
眼看她从母还要给她弄上一身,她急忙道:“从母,我不用!”
袁依婉没听她的,付了定金给两个孩子一人买了一身,她自己便只用柳絮就好,至于陈柏卓的衣裳,她届时给钱,让他自己来买。
如此,林林总总收拾出来好几个包裹,选了个黄辰吉日,她们便要送司马佑安去道观了。
抱朴真道观就在京口县旁的小山上,为了节省脚力,租了辆牛车帮忙拉到山脚下,再往上山间小路车就上不去了,得人力攀爬才行。
陈柏卓背着最大的包袱在最前方开路,袁依婉本不让他来,他却如何也不同意,那么多东西凭她们几个要如何拎上山,再说有他在,便是道士们也不敢随意欺辱大郎。
袁依婉承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