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那女子早就没了踪影。
“唉,本来想跟她道个别的。没关系,反正到了灯会还会见面。”李三思心里暗暗想着,此时已值正午,便来到一家酒楼。
“小二,来一壶好酒,几个小菜。”李三思找了一张空桌坐了下来。
“好嘞,客官,一会儿就来!”伙计听到后便下去端酒去了。
李三思刚刚坐定,这时一名约二十七、八岁,身着白色道袍的男子来到了酒楼,看四周没有空桌,便来到了李三思的对面。
“兄台,没有空位了,我坐在你对面可以吗?”
“没关系,道长。你坐吧,我也是一个人。”
“谢了。”
“客官,您要的酒菜来了。”小二端着酒菜来到李三思的桌前。
“道长,你喝酒吗?”
“贫道乃修道之人,不饮酒的。”
“能相遇便是有缘,道长吃些菜吧。”
“不必了,一碗米饭足矣。”
“道长在哪间道观修道?”
“非是道观,贫道师承蜀山派,乃是蜀山派弟子。”
“蜀山派?那可是名门大派啊,在下李三思,未请教?”
“贫道周启禹。”
“周道长从蜀山来到杭州来做什么?”
“我有个师弟名叫司徒钟,他极好饮酒,这次下山便是来寻他,所以才到各地的酒楼查访。”
“原来如此,可有消息?”
“没有,我从蜀山长途跋涉到此仍未寻得。”
“愿周道长早日寻得。”
“谢李兄弟了。”
两人聊完,周启禹要了一碗米饭,李三思则吃起了酒菜。酒足饭饱以后,二人话别,李三思深知武功不济,想着晚上如何应对。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在那天女孩们都要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并礼拜七姐;当然,七夕之所以有名还是缘自牛郎织女的传说。今夜杭州的西湖格外引人注目,各处都悬挂着五彩缤纷的花灯,女孩们也穿得格外艳丽,寻觅着他们的如意郎君。
灯会已经开始了,李三思来到了西湖,找寻白天遇到的那个女子,可是人山人海,找一个人哪有那么容易?
这时,从附近传来了一阵争吵声:“老板,这簪子明明是我的!”
“小姐说笑了,我就是卖簪子的,这簪子当然也是我的啦。”
“那你说我头上的簪子哪里去了?”
“小的不知,小姐要买就拿钱,不买请便。”
“你。。。好!多少钱?”
“一百两,不二价。”
“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