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营时表现出的态度来看,虽说他握着京营实权,但似乎却对练兵和出战不是很感冒。
何况,这货现在几十岁的人了,让他披挂上阵,不知道还经不经的起这个折腾。
于是,朱由校就在琢磨其他的人选。
这个人一定要勇猛敢当,忠心不二,并且也要谙熟战阵,善于练兵。
人选朱由校已经选好了,没别人,就是定远戚氏后人,眼下正在家中赋闲的戚金。
想到这里,朱由校心情大好。
现在这个时候,可用的人才还有很多,要是再晚来个几年,那可就很难了。
然而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被内阁次辅韩鑛所打断。
他手中拿着一份诸臣联名的奏疏,交到了朱由校的眼前。
朱由校皱着眉头打开奏疏,发现是内阁、六部的廷推结果到了。
上次准了方从哲的请辞,首辅之位有缺,内阁、六部经会议后向朱由校推荐了三名继为首辅的人选,按照顺序分别是——叶向高,韩鑛和刘一燝。
想都不用想,这三个都是东林党。
韩鑛是东林党元老,自万历三十六年起便入阁辅政,威望极高,刘一燝虽然也是东林出身,但争议很大。
东林党费尽心机把方从哲从首辅的位子上排挤下去,不是为了让刘一燝捡便宜的,推他上来,多半是凑数的。
最重要的,还是叶向高。
此人是现如今的东林魁首,杨涟言事第一,叶向高威望最隆,前不久魏忠贤掀起大案,针对在京的东林党人,也没想过要直接对付叶向高。
第二十七章:天启元年
转眼,十二月就要过去了。
相比大事一个接一个的十一月,十二月就显得平静许多,东林书院一案还没结束,很多人已经开始为不久之后的鳌山大灯会做准备了。
深夜,本应万籁俱寂的北京城,大半个街道都亮着灯,街道上人来人往,互相说着恭喜的话,比白天还热闹。
紫禁城内,同样是灯火通明。
由于今日的特殊性,后宫妃嫔们全都聚到慈宁宫中,和举行册封大典后的刘太妃有说有笑的说着什么。
刘太妃生性恬淡,就算被天启皇帝尊为太妃,入主慈宁宫后掌了太后印玺,性情也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半点的浮躁。
对于这点,很多妃嫔都是信服。
就算是西李选侍和郑贵妃在今日也来了慈宁宫,毕竟刘太妃是天启皇帝钦点的太妃,已是后宫之主。
这样的节日不来看一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