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与他交好,就是与眼下正得圣宠的“阉党”交好,日后无论军饷还是回到地方上,都会得到很多好处。
至于名声,咱们刀头上舔血的,哪还顾得了这么多!
李朝庆不动声色的收下银子,心道见了这么多武夫,还是这位最识大体。
一时间,李朝庆对戚金颇有好感,想着回去在魏公公面前多加提及,媚笑道:
“戚帅说的哪里话,都是为皇上办事儿。快些进宫吧,你的这些弟兄,自会有京军帮忙照料。”
戚金松了口气,抱拳道:“烦请公公带路。”
......
乾清宫西暖阁,除了佯装看书的少年天子,还坐着一个昏昏欲睡的教书先生。
这“教书先生”不是别人,正是内阁首辅叶向高。
朱由校是隔着锅台上炕,太子都没当,直接一步到位,登基做了皇帝。
尽管朱由校识字,书法写的还不错,但却没有经受过文人眼中的正经“皇家教育”。
因此,每隔几天都要来上一场经筵日讲。
左庶子日将官有好几个,孙承宗就是其中一个。
这经筵日讲说起来是让皇帝经受正统教育,可朱由校心里明白,说白了还是儒家洗脑那一套。
去年登基直到现在,朱由校每次一到日讲,就直接喊上两个小太监去了南海子。
文官们对此争相上疏抗议,朱由校也都置若罔闻。
现在叶向高担任首辅,朱由校倒是想起要经筵日讲了,只不过点名要叶向高来讲。
叶向高听到这个消息后,那可是吓得不轻。
上次面圣一趟,第二天魏忠贤就派人把当年负责主审梃击案的王之采抓到东厂,准备推翻重审。
三大案要推翻重审,最慌的就是东林党。
东林书院案余波未平,三大案硝烟又起,王在晋又在主持京察,叶向高入阁后却并没有起到什么抑制效果。
再一结合当晚出宫后叶向高直接居家告病,很多官员就都觉得事情不对。
他们在第二天会面,一同去叶府求见,想问个明白。
怎么您老回京后去了趟乾清宫,三大案就要重审了?
这还没完,鳌山灯会上,朱由校将叶向高与魏忠贤的手牵在一起,一下子就压垮了杨涟那根脆弱的小神经。
这几天杨涟几乎是一有闲工夫就在叶府门外堵着,叶向高躲还来不及,哪还敢凑上来搞什么经筵日讲。
但他实在没想到,朱由校居然钦点让他日讲,这是不打算放过自己啊!
皇帝钦点一个人经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