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给吓了一跳,但是王承恩又不敢问,只得一路小心的陪着。
进了宫城,朱由检跳下马,手中紧握的马鞭竟也忘了丢,径自埋头进了宫内,茫然不知所措的向那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此时夜已深了,月光下,只有锦衣卫还在巡逻,见朱由检如此着装脚步匆匆的在宫中行走,大是诧异,而那王承恩,却是惶恐的跟在后面。
进了坤宁宫后,朱由检也不让人通报,径自闯了进去,把王承恩晾在外面。
此时朱由检已经有些神志紊乱了,瞧见前面一个房间似乎是周皇后的寝宫,便推门而入,借着那淡淡的月色,他看到床上躺着一名女子。由于天气热,夜间穿衣较少,因此那女子只是扣着那肚兜,如雪的肌肤裸露在外面,青丝遮脸,瞧不清面目,但是从那丰满的身材上看来,应当是周皇后。
呼吸急促之下,朱由检三两下脱了衣服,钻进了被窝之中。
…………………………………
大明崇祯四年,金秋九月,大明皇帝朱由检正式的纳了第一个妃子,周皇后身边的一名宫女,相貌姿色俱佳,深得皇后信任,此时令所有人都惊奇,朝中众臣也都停下了为朱由检选美的行动。
同年的同月,大明帝国的南北印度两大行省的官府,正式的发出与各大宗教之间的合作声明。
朝廷的实学思想终于与个宗教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各宗教可以在大明的疆土之上传教,并且朝廷答应在每个州府级的城市为他们建立寺庙教堂等传教场所。但是他们的教义必须要改革!具体如何,由他们自己做主。若是通过了朝廷的认可,便能真正的开展合作,但若无法得到朝廷的认可,他们也只能在印度保持原有的宗教势力。这看起来对各宗教都有利,但实际上,如果他们得不到大明的支持,在大明报纸的舆论影响力下,只能不断的缩小,直至消失。因此他们都是殷勤的希望能与朝廷真正的达成合作的。
与此同时,朝廷也颁布了关于大明对宗教的政策,信仰自由、各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必须与大明的利益相符合等。并且在印度,也积极的开创学堂,传播实学思想,在乡试、会试等科举考试中,加入实学思想。宗教人士按照道理来说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不过他们若想参加,也必须学习实学思想,通过考核进入官场。
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朝廷在印度的威信空前提高,已经有大半的百姓完全信服了目前的这个政府。只有少部分人还存在疑虑。至于那敢对朝廷反抗的,基本是没有了。
这一场宗教的辩论大会,最终的受益者是大明,随后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