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除了经济改革的第一层含义外,其它三层在今天都还只宜做不宜说。但只要承认了第一点,后面…就是逻辑的必然。这四者四位一体,不可分割。不能设想,现实中能够运转公有制的市场经济或平均主义的市场经济!”
“打住打住,小明啊,我们虽然认识的时间不久,但是却好像知己一样,我可得提醒你,你说话可得注意点噢,要是被人扣上一个反**的帽子,想要摘下来那就难啰。”严森没想到王小明竟然这么敢说,当着自己的面竟然说出中国的体制改革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要是被有心人听去了,告他一个言论反**,那王小明的麻烦可就大了。
“严秘书,我相信其实我说的你也清楚,只是这样的话不会出现在任何的文件里。其实你也知道,只要第一步开始实施,那后面的就必然会自然而然的发生。”王小明说道。
既然要从公有制中化生出私有制经济,财富分配的倾斜和集中就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要变平均主义为阶级社会,贫富分化也是必然的。就像现在的王小明那样,大量的财富就集中到了他和大可公司的高层口供里。
在中国这种整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这种转型和分化,必然要有部分人承担牺牲,为全社会理顺结构、轻装前进承受痛苦。如果还象原来那样,将所有人绑在一起,就只能重复过去平均主义的老路。这可能符合许多人一时的愿望,但对于全社会来说,这只是饮鸠止渴的慢性自杀。因此,转型期分娩的一时痛苦是难免的,是为新生命诞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也让王小明理解了前世的时候,为什么随著改革深入,大多数人会开始感觉痛苦,对改革产生怨恨。如果是少数人付出代价,大多数人受益,由于总量限制,阶级分化和私营经济仍然不可能孕育出来,社会分工仍然受到阻碍,经济增长仍然不可能获得必要动力,社会仍然只能在原有轨道上运行。因此,经济转轨是今天中国不能不迈过去的一道坎。只有忍痛挨过去,才可能分娩出全社会的希望和未来。
前世的时候王小明就是那感觉痛苦的大多数人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们的利益不可避免的要被侵犯,而很多事情,哪怕是当时的国家主席,他也不会敢说的啊。
PS:这个问题我曾经无数次的问过我自己,改革到底是为什么,现在大家的幸福感为什么会越来越低,原来这就是我们必需要付出的代价!
(。。)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七章 二号人物
更新时间:2011…3…28 15:35: 本章字数:404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