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就算大赦也不可能把他放出来,只是如今李显手下缺人,李贤的本事他是信得过的,想来想去只能给李贤办了个假身份,弄成李氏宗室改了名字放了出来。
给他平反是不可能了,也没证据,只能这样。李旦听了之后更加放心了,李贤没有一争之力了,否则还没打下天下就要先争帝位了。
三兄弟齐聚一堂,刚寒暄完李显还没来得及让李贤见见他的儿子李重义,就看到守城小将一路冲过来报告道:“殿下,前线消息张仁愿领兵悄然而来,如今距离长安已经不足五十里!”
李贤&李旦:啥?
李显:呵呵哒,真当我是软柿子啊?
作者有话要说:
李贤被关的太冤了,可惜不好光明正大的放出来
第178章 178
洛阳方面武曌在得知李旦反了的时候也是有些愕然的,因为真的是太突兀了,她一直防备着李显,防备着李氏宗室的,但是却没有怎么防备这个小儿子,在武曌眼里她所有儿子里面最没有威胁力的大概就是李旦了。
真是万万没想到啊,她认为有威胁力的指哪儿打哪儿,她认为没有威胁力的直接反了。
洛阳城之中朝中诸公还在纳闷,这又是怎么了呢?毫无征兆啊,要说摄政王反了他们都不会觉得奇怪,豫王谋反……理由呢?难道他要争皇位?可是摄政王还在,他没有资格啊。
而且这谋反感觉就跟假的一样,豫王虽然反了却并没有攻下太多的城池,难道不应该趁着朝廷没反应过来一鼓作气吗?怎么总觉得哪里不对?
等到下面上书发现长安异动,然后摄政王发来檄书,大家才恍然大悟:这尼玛才是谋反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豫王当初连檄书都没发,怪不得大家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而且他们也觉得大概是摄政王想反派了豫王当前锋?结合一下当时李显当时是在岭南,且打了胜仗,只怕不日就要回到洛阳,而最近神皇也做了多番布置想来被对方察觉了。
大家越想越是这么回事儿,谈论的也就多了起来,而武曌在看到檄书的时候出乎意料的平静,武玄辉坐在她身边如坐针毡,一时之间也十分矛盾,在武曌身边这段日子她对这位女皇还是有些佩服的,许多人看到了她掌权之后杀了许多大臣,却没有看到她不问出身知人善用,别的不说就改革科举这件事情足以让武曌名留史册!
武曌看完檄书之后还笑了笑说了句:“他倒是还有几分良心。”
武玄辉也在旁边看了一眼檄书,不得不说比起骆宾王为徐敬业写的檄书,李显这一份显得朴实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