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被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洛阳之内气氛又开始紧张起来,一直跟着武承嗣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跑掉,瞬间朝堂上就空出了很多职位,而武三思和武攸宁等人这个时候就开始挽起袖子抢夺武承嗣留下的政治遗产了。
太平公主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其中,武曌坐在那个位置上,忽然就对当年李治的某些想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治也维护过自己儿子,但是在当时看来似乎并没有力保李贤,现在想来,或许也是李治对儿子的一种锻炼,如果连这点事情都摆不平的话,那么登上了皇位也不是个任由他人摆布的傀儡。
而李显之所以没有受到这个待遇主要是李治的时间不多了,如今武曌似乎也处在李治那个地位,然而武曌比李治的担心又更多了一些。
朝堂上的人都开始一阵风的倒向武三思,有武承嗣这个例子在前武三思一点都不敢张扬,继续低调的勤勤恳恳的完成武曌布置的各种任务。
武曌对武三思在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武承嗣智商一般,武三思就更加一般了,甚至武三思很多时候都不像武承嗣那样能够领会武曌的意思。
所以武曌的心思放在了武攸宁等人身上,虽然是堂侄但是武攸宁比武三思似乎更加聪明一些。
只是让武曌熄了立侄子当继承人的念头的人就是武攸宁。此时武攸宁的祖父武士让还活着,被封为楚王。
武攸宁有意争取太子之位,自然是要寻求祖父帮忙的,并且承诺:“若我登基为帝,必会禅位于祖父。”
武士让是比武曌还要高一辈的人,让武则天选他当继承人是不可能了,但是可以迂回一下,如果孙子当上了太子,等孙子登基,再让位于他也不是不行,就算他活不到那么久,孙子也必会追封他为皇帝的,划算!
祖孙两个人说这句话已经十分注意了,然而武曌耳目遍布洛阳,没过多久她就知道了这对祖孙的对话,武曌当时心都凉了,她想起了武玄辉之前所说,这些事情狄仁杰也曾经暗示过,只是武曌依旧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如今却让她相信了这两个人的判断。
看来是时候做个决定了,年轻的时候武曌渴望至高的权利,而年老之后她开始在意身后事了,武曌看着武玄辉说道:“这次你跟梁王过去一趟吧,想办法跟七郎接触一下。”
武玄辉躬身说道:“是。”
武曌叹了口气,到最后她还是要跟儿子服软,不过服软有不同的服软方式,她的意思是立李显为皇太子,然后让那边继续忍她为皇帝,这样将来李显登基就名正言顺了。
到现在武曌都不相信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