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
没错秦桧是在朝廷之中成为了众矢之的,但这是他故意安排的结果。秦桧成功地利用了大众的压力,把高宗皇帝和自己滚绑成了一个小数派。
能够和高宗皇帝站在同一个阵线上,共同去面对朝野的压力,这是输还是赢?秦桧的算盘打得啪啪作响。
让我们在从头再来回顾一下秦桧的表演。
在金国特使张通古出使的时候,突然经过非正式的途径,通知南宋皇帝要对金使和国书跪拜。
张通古是完颜昌指定的钦差,当然知晓完颜昌的心意。而他临时提出无礼的要求,给南宋予难堪,增加了和议的难度。
这些要求对于金、宋两国其实是无伤大雅,可有可无的事情,为什么张通古还是一再坚持,非这样不可?
假如把秦桧的因素加进去,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可以这样说,如果按部就班,秦桧在短期内上位的机会并不算大。
毕竟首相赵鼎的名声极好,而且他也是一位议和派,只不过是有条件的那种,与高宗皇帝的关系也是相当的不错。
当张通古把那些大部分汉人都认为是逾礼的条件提出来,这些条件也必然会突破了赵鼎的底线,这样一来,以赵鼎为首的内阁班子肯定会对讲和提出异议,而这就是秦桧想要的结果。
当赵鼎果然如秦桧所想,由讲和派变成反对派的时候,整个内阁班子的解散和赵鼎本人的下台,就已经是板上的钉钉………没跑。
然而,这还不是张通古那些条件的全部妙处。
张通古对于那些苛刻条件的坚持,势必会引起南宋朝野官民的强烈反对,而高宗皇帝在秦桧的恐吓和唆摆下,肯定会对貌似垂手而得的和议坚持到底,如此一来,他秦桧就会成为高宗皇帝唯一的挡箭牌和护心镜。
皇帝唯一的挡箭牌和护心镜,在一个封建而独裁的社会,这意味着什么?
还有就是,当金国特使进入了南宋的朝堂,当秦桧带着那些胥吏在冒充文武百官演戏,全世界都在看着秦桧的笑话。但此时此刻,谁能知道高宗皇帝的内心是在想些什么?
无论如何,经过了这些事情,高宗皇帝对秦桧的依仗是越来越重了。
而除了秦桧之外,还有谁。或者是哪一方能够在这个和议中得到利益?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高宗皇帝和南宋朝廷而言,在礼仪上被金国的特使几次三番压制和凌辱。什么面子里子天朝上邦等等,都被女真人剥个清光。
这种情况,在一个极重礼仪和面子的国度,在信心上的打击是要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