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落在他张俊的头上;如果刘锜败了,那也只是损失了他的一些外围的力量,影响不大,刘锜最起码能帮他争取一些时间。
那刘锜呢,他又做出怎样的一个决定?
刘锜在庐州城内仔细地巡视了一周,良久,叹息道:“城不足守也。”
说完之后,刘锜连夜整军,连同城中闵师古的部队一起南撤,一直退到巢县东南方一个名叫东关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形势坚固,可以结寨自保。
刘锜弃城退守是有道理的。
在顺昌大捷中,刘琦取胜的基础有三个:天气的闷热、适合下毒的环境、和整整六天的准备时间。
而在庐州,这三个条件都不存在,战斗的准备时间甚至连一天都不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锜不撤难道还要等死不成?
只不过,刘锜的弃城撤兵打破了张俊原先的小算盘,彻底激怒了这位以逃跑著称的司令官大人。
庐州很快就被攻破了,连同其周边的无为军、和州等州郡都受到波及。
至此,战争刚刚爆发还不到十天的时间,因为无兵驻守的原因,淮西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到完颜兀术的手中,甚至连长江防线都在金兵的威胁之下。
高宗皇帝慌了。不管他的宰相有什么承诺,他都必须得保证长江防线的安全,有了这个才有谈判的筹码,才有他平静幸福的生活。
于是乎,高宗皇帝严令张俊立即从临安滚到前线去,一边派出杨沂中率禁军渡江作战,之后心里仍然没底,习惯性地向鄂州求援。
高宗在《御札》中,要岳飞亲自率军渡江攻击金兵,保证领袖的安全。
“比以金贼侵犯淮西,已在庐州,张俊、杨沂中、刘錡见并力与贼相拒。已亲札喻卿,乘此机会,提兵合击,必成大功,副卿素志。卿可星夜倍道来江州,或从蕲、黄绕出其后,腹背击贼。机会在此,朝夕须报,再遗亲札,想宜体悉。”
岳飞收到命令之后,感觉一阵阵的头晕。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如今在淮西战区之内,淮西宣抚使张俊有兵八万人,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有兵三万人,淮北宣抚判官刘锜有兵二万人,全部加起来是实打实的十三万兵力,已经超过了岳家军,远非金兵所号称的十三万可比。
这是建炎南渡以后,南宋官兵第一次以优势兵力与金军作战;虽说张俊很软,杨沂中很少爷,但有刘锜在,怎么也能保证长江安全吧。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最佳的对策,应该趁着金兵后方空虚之际,批亢捣虚、围魏救赵,出兵从鄂州直取汴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