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刘山河一点面子,尽量不在刘山河的辖区之内犯事。万一那些不长眼的,弄出了一点事端之后,刘山河也总会暗地里调动黑道关系,提醒一下那犯事之人。而那人自然也是心领神会,知道这是刘山河在给自己面子,自然也不能给自己脸不要脸,因此便也大都会收敛起来。
“就是这个亭长的职位太小了一些,如果当上一个县令什么的,嘿嘿,那会是什么感觉呢?”刘山河不由靠枕而思。不过,想到自己毕竟也能够管辖着二、三百户人家,而且也有着自己的办公室,手下还有几十名亭父和求盗,心里自然便也又多了些分的自得
也正是基于“总不能拿自己不当回事情”的想法,刘山河在以后的日子,便逐渐地开始重视起自己的打扮来。他想,无论如何,自己先应该穿戴得体体面面的,这样才会首先从气势上给人一种威压感。而要想从穿戴上形成一种气势的话,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便应该是帽子了。
刘山河知道,古人对于帽子(古称冠)是有着很多的讲究的。一般来说,一般的平民是不允许戴帽子的,只戴头巾,即用一块布条,将自己的头发束起来——这是一般平民老百姓的打扮。而要想戴帽子,即着冠的话,应该达到“士”的身份才可以的。刘山河想,自己现在虽然还不是所谓的“士”,可是,自己却好歹是一亭之长。这亭长之职,虽然并不很大,可是,却也是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常言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正是如此。
这样盘算着,既然自己可以戴“冠”,那么,为什么不去制一顶看上去,既美观,又可以提升自己的气势的帽子出来呢?说干就干。别看这刘山河平时大大咧咧的,可是,他要是一旦认准了的事情,那也是一定要做到头的,而且,如果不做出一个名堂来,那是绝对不善罢甘休的。他先命令一个办事十分利索的手下,去市场上采购了一些优质的竹片来,作为制作自己的帽子的原材料;之后,又带着这些优质的竹片,亲自到了一处县城里最最出名的制冠作坊,向那一家作坊里的老板请教制作帽子的手艺。
那家作坊的老板自然也知道刘山河的身份,对于刘山河能够亲自到他的作坊里来学习手艺,感到十分地高兴。况且,那作坊的老板,也是一个江湖人士出身,因此跟刘山河几乎就是一见如故,两个人十分的谈得来。于是,在跟那位作坊老板学习手艺的那几天里,刘山河是一边学习着制作帽子的手艺,一边跟那位老板畅谈豪饮。既然是酒缝知己,因此,那位作坊老板,自然对于自己的制作帽子的手艺,几乎就是对于刘山河倾情奉献。终于,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