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生气了,说:“不啦!你比我这老家伙来得还晚,我没有心情了!”
老头子走出一箭之地,又转过头说:“这样吧,再给你一个机会,五天后还是这里,要早点来啊。”说完,老头气鼓鼓就走了。
五天后的一大早,公鸡开始打鸣,太阳还没出来,张良搭了辆马车,就已经跑到这桥上来了。结果老头子又先到了。老头子“哼”地一扭身子,掉头就走。
张良追了半天,只好再改下次。
这回张良学乖了,吃完夜宵,扛着帐篷就来桥上等了,好像等门票的一帮歌友一样。终于没有迟到——早于老头儿到了。
过了少顷,这老头也黑灯瞎火地来了,见到张良来得这么早,这是真信自己,也真有缘分啊。而且脾气也能耐得住各种折腾,那是适合学自己学派的东西的接班人啊——很难找到这么样的善于委屈自己的人。
于是老头乐了,从怀里掏出一本《太公兵法》,说:“这本书我本想带进棺材的。但是看你心诚,禀赋也好,适合当我的传人。我就把它送给你好啦。你回去好好研读,学成了其中的学问,未来就可以做帝王之师了!呵呵,十年后就用得上啦。好啦,你就不要谢我啦,快点拿去吧!”
张良诚惶诚恐,赶紧接了书。那老头也不再说别的话,转身就走。张良去追,老头叫他不要追了。随后,老头走远,从此再没出现与张良相见。
张良拿着这本宝贝书,奇奇怪怪地回了家,随后天天研习,终于后来练出了很大本事。但是《太公兵法》这本书却没有传下来,据分析,其中一些内容被融进了后人写的《黄石公三略》里边,所谓黄石公,就是桥上这个欺负人的老头云云。
《黄石公三略》这书,里边主要谈打仗和治国的,其指导思想都是道家思想,就是要顺势和隐忍。大约正因如此,这老头在选择自己的传人时,一定要找一个会忍和能忍的年轻人,才适合接受这套学说并且能够履行之。老头的反复测试,又是丢鞋,又是迟到什么的,就是看张良能否忍和顺。
其实张良刚好也是这样的人。张良的模样长得很细致,人们乍一看,都觉得他模样像个好女子,就是美女。这样模样的人,估计也是柔和能忍的。
张良随后继续待在下邳城。
刘邦的传说
从张良所待的下邳往西北一百公里,就是如今徐州地区的沛县,那里正生活着一个叫刘邦的人。
刘邦出生时,还是战国时代,如今已经三十八岁了,比他们的伟大皇帝秦始皇,只小三岁。
刘邦上面有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