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打匈奴和南越,或者过些年国家有余力的时候再去打,不就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苦,自己的政权也容易稳定了吗?
没办法,秦始皇非要这么做。这首先跟他的急躁心态有关,他觉得要赶紧给子孙创造一个安稳舒坦的基础。现在六国已灭,而且也比较恭顺,唯一能威胁我们的,就是外面的四夷了。我的子孙很可能没有我这样伟大出色的能力,所以我先打垮了匈奴南越,这样子孙可以二世、三世地一直舒舒坦坦传下去。
秦始皇不太信任别人,整天自己看奏章和批公文,就体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也不太放心和信任自己的子孙。
秦始皇打匈奴及相应的修长城,这是造成秦朝摇动国本,民怨四起的直接原因。不过,也要详察一下,根据史书记载,就在五年后,匈奴里边有个狠角色叫做冒顿的,用响箭把自己的老爹和老爹的宠妾都射杀了,开始了兼并统一匈奴诸部的征程。也就是说,在秦始皇攻击匈奴的时候,匈奴还是未统一各部的状态,一旦匈奴走向统一,将势不可当。
只是事与愿违。打匈奴和南越也导致征用民力和物资太多,使得新建立的帝国出现不稳定因素。
另外,秦始皇下面的人,乃至一般民众(指秦国本土的),也都是好事之徒。秦国原本是个偏居西陲的落后国家,但是笃信和执行了法家的治国之术,于是成功。法家主要是以赏功原则作为激励官吏和民众的手段,于是秦人都愿意立功取利,每次出去打仗都像去商场抢购一样踊跃,急着立功以博取田宅爵禄,改善自己的生活。到了秦王朝建立以后,没有什么仗可打了,人们怎么立功博取爵禄呢?这时候的战将和大臣就会想,我有这么高的官位和富贵,是因为从前立了功,陛下赏赐给了我爵位田宅,那我怎么保住这些爵位田宅不被陛下收回去,或者不被其他家族夺了去呢?那就要继续再立功、再打仗从而维护爵禄乃至增益爵禄。
民众们也是一样,从前在兼并六国过程中,斩敌人首级都能得到田宅爵位和奴婢的赏赐,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生活压力的加大,他也愿意再有打仗和立功得爵、宅的机会。秦中央也希望民众以力致富,通过打仗和努力种地交粮,而获得爵禄。所以中央也希望对外打仗。
那么,现在打谁呢,那就出去打匈奴和南越吧。
终于这样下去,要干的事情太多,超过了帝国和民众所能承受的程度,乃至给帝国带来危机。秦王朝与赏功原则,可谓成也由之,败也由之。
南北兴兵的两年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决定再搞三个土木项目。一是修直道。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