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伍,也不知老家的父母孩子们都怎样了。我有几个犬子和鸡女,对象的事也没有管,兄膝下可有尚未订婚的虎子和鹰女吗?不知我的鸡犬有没有幸跟您的虎或者鹰结为婚姻啊?”(不好苛礼,话也说不太文雅。)
项伯转头看了一下张良,又转回来说:“这固然是好,呵呵。”
于是俩人就把儿女婚姻的事说定了,刘邦因为是下级官吏出身的,所以刚中练出了柔性,于是趁热打铁,接着说:“我这次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什么珍宝也没动,登记吏民,封存府库,全是等待项王上将军而来。之所以派人守戍关口,完全是出于治安的考虑,防盗以及防患于非常啊。我日夜盼望上将军你们到来,借我个胆子也不敢造反啊。愿兄把这意思尽数对项王讲讲,刘季我不敢背忘项氏的恩德啊。”
项伯说:“那好,这事我回去会替你好好讲解的,但是明日一早你不可不亲自来我们营中谢罪,求得项王宽解。可别我都替你讲解好了,你却不来。”
刘邦拜谢,允诺说道:“这个自然,明早我就去。”
于是三人慌忙又饮了三杯两盏,夜路还远,时间不多,项伯起立告辞,打马而去。
到了鸿门营中,项伯连夜请见项羽,项羽正睡着呢,只得起来,问道:“季父,这么晚来,可有什么要事相教啊?”项羽长着重瞳子,就是一个眼睛有两个瞳孔。
项伯说:“还是关于明天攻沛公的事,恐怕需要你三思而行。沛公若不先破了关中,你岂能轻易至此啊?如今他有大功你去击之,也是不义啊,不如顺而善遇之。”
项羽也踌躇了。项伯说的话亦有道理,当时的人也是要讲义的,并不唯利与力是从。项羽能当上将军、诸侯纵长,不是靠着高贵的血统和某某的任命,而是凭借着救赵之义举,诛秦之义行,以及战功最著。刘邦毕竟也是功臣,杀功臣是不义的,对自己的威望会有伤害。方此之时,齐、楚、赵、燕等各地都有王,自己虽然挟着各诸侯王的外遣军队,但是并没有控制各王所辖的郡县。换句话说,天下未定,诸侯事务尚未尽在自己的掌握,自己先跟刘邦激战,恐怕会激起诸侯的惊惧,不利于未来。刘邦虽然行动暧昧,但楚怀王有先入咸阳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在关中以王者自居并且发兵守关,也不能尽说是谋反。抓住刘邦的一点把柄就攻灭他,谁是功臣谁不是功臣全不管了,只看对自己有利与否,这将引发诸侯对自己的疑惧,就不怕诸侯功臣们因此叛离了自己吗?
项羽很快权衡了一下利害轻重和缓急,终于决定现在先善待刘邦,等自己慢慢确定掌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