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用,听与不听的问题了。假若代王陈余听足下之计,如我韩信这样的人,就早已被人所擒了。因为代王陈余不用足下,韩信今日才得以侍奉您于此啊。仆(“我”的谦卑的说法)委心归计——完全放弃自己的心思,完全听从您的计策,愿足下不要推辞。”
李左车说:“嗯,臣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那我就作为愚者说说,供您参考。关于北伐燕,东击齐,我觉得是这样。如今将军涉西河,掳魏王,擒夏说,一举而下井陉,一个早晨还没过完就破赵二十万众,诛代王陈余,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们无不把耒耜扔了,辍耕在家,杀牛杀羊,把家里好吃的都吃了,好衣服都穿上——这是干什么呢,是看见您兵戈大动,知道北方将有大战,非常恐惧您打过来,于是不作长远打算,只顾眼前享受了。农夫们尚且吓得如此,燕、齐的将官兵士们,更是惶惶不安了。能令敌人惶惶不安,这是您的优势所在。但是,您的军官疲劳,士卒疲敝,其实难再用兵。如今将军打算拖着这些疲敝之兵,列阵于燕国的坚城之下,若久战却不能拔,恐怕情势不利。”
李左车接着说:“攻城是件很难的事,您攻燕旷日持久,后援和粮食不济,而小小的弱燕不能拿下,齐国见了,必然自信心加强。燕、齐与您相持都不肯投降,则汉王和项王的轻重高下之势,就一时难以区分。这些情况,就是将军您的短处。所以,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应以长击短。”
韩信忍不住问:“那我该如何以长击短呢?”
李左车踌躇了一下,说:“这个,我的估计,为您考虑,不如按兵休甲,抚慰赵国军卒的阵亡者家属,使得他们一高兴,百里之内,每日愿意担着牛酒而来,给您的将官们吃,给士卒们喝。显示您大得赵国民心,然后您挥兵向北,压在去往燕国的路上,做出攻击态势,然后派出能说会道的使者,带着您的咫尺之书(当时的信写在一尺长的木板上),劝燕国投降。这样,您以您的所长(乘胜之威)威慑燕,燕国必然不敢不听从,拿到木板儿就得投降。燕国已服,跟着您走了。您再派一个辩士向东告诉齐国,则齐国惧于燕、赵之势,必也跟着顺服了。所以,您用尽您之所长,避其所短,如此,则天下可得。用兵固然有先声而后实,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韩信抚掌大喜,把杯中的汾酒一口喝光,说道:“善啊,善啊。”于是全按李左车布置,发使者出使燕国。燕国见了木板,心中本来胆怯,果然就出降了。
当然,这个降服,是比较脆弱的,前提是汉国不侵犯燕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