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这时候再次杀过河来,把主帅的尸身抢回去,重新去抓韩信。但是就像前面那名谋士说的,齐楚军都是本地作战,老家就在不远处,家里老婆孩子都等着呢,打仗也不是很赚钱的事情,望见主帅被杀,主将被捆,纷纷得了理由,全部调转马头和脚尖,往三个能跑的方向,惊鹜逃鸭一样地乱跑。
韩信一挥战旗,全军过河追杀,齐楚军倒尸无数。齐王田广奔跑不及,被乱军所杀——这是田荣的儿子,田荣这个狠硬分子,终于绝了自己的王命了。
潍水之战,韩信大胜。这场战斗是楚汉相持的一次转折性战役,歼灭了楚军强大的主力,并彻底形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大包围态势。
潍水之战,以及整个背后的楚汉大相争,不是简单的你打我、我打你地互相掐,它更大的意义在于维护了黄河文明对长江文明的优势。因为我们说了,汉军的主力都是秦兵、赵兵乃至魏兵,他们压倒了楚人的项羽和龙且、周兰这一干楚国的将士民众,是北方黄河水系对南方江淮水系的胜利。
南方的楚人,曾经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是用楚地荆山的荆条编成柴车;“蓝缕”,就是这些楚国先民们破破烂烂的衣服,够清苦的。楚人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通过这个成语,至今敲打着我们这些常常精神萎靡的现代人。楚人作为一个坚韧决绝自由有生命力的地方文明系,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可贵的血性和生命力,是他们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是楚国毕竟处于南荒,经济、文化、人才、政治模式相对落后,项羽、龙且的身上有许多伟大之处的同时也有许多伟大的弱点,总体上不能成为主宰未来中华帝国走向的文明带路人。
第十一章 垓下之围,错误的突围方式葬送了项羽最后的机会
项羽斗力,刘邦斗智
项羽听说龙且败死后,哀叹一声:“这个可怜的家伙,我一开始没有想到他这么不中用。”
项羽也不能再分兵去救齐国了,于是继续和钟离昧在中原加紧进攻荥阳附近的要塞,准确地说,是荥阳外围的险阻部分,刘邦龟缩在这里,和项羽相持。
他们哥俩主要对峙的地点是选在广武山上。项羽在这里昼夜攻打,刘邦苦苦支撑。项羽随后没有选择再去增兵齐国。
这一日,刘邦手下的探子来报:“报告,敌人占据了一个山头,正俯瞰我们的阵地。”
刘邦觉得这样不好,于是说:“那好,那我们搬家,我们搬到一个更高的山头。”
于是汉军搬得更高。过了几日,楚军也把壁垒搬得更高。于是两家就不断往高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