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重新给他堵好布,用刀子割开绳索,把刘爸爸从板子上拉起来,卷在毯子里,重新抬到下面去了。
项羽不杀刘爸爸,说明已经有了与刘邦和谈的意思。
√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刘邦在山上站起身来,只觉得更加恶心,食道和胃器好像被人抻着坠着,慢慢挨回营去,但是嘴上带着笑。
他感觉疲惫已极。
一般义正词严的人,都对人很苛刻,要求也很道学,看到这里,便会说刘邦这是极端厚黑和不孝。但我觉得,应该能看出这里边刘邦智慧的一层。这大约更是心理战。刘邦那句话,使得项羽手里的太公成了一个废纸,杀之而无益。仓促之中,想出这样的对策,无论如何,是有大智大勇值得称道了。至于孝与不孝,为天下者不顾家,他们都可以说是不孝的。所谓父母在,不远游,他们从参加反秦起事起,就开始置自己的父母于危险的境地,从根儿上说,已经是不孝的了。
所以,议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这时候,救太公,是五十步与百步的问题。可以说刘邦不孝,但是这种“不孝”是不应该被批评的。
而且,孝也是有边界和条件的,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如果是刘邦的一个下属,面临这样的困境,让对方把自己的老爸杀了,这是为了忠而不孝,是值得肯定的。那么,刘邦也是要忠的,虽然他是老大,但要忠于自己的组织、自己的部将,乃至说大一点,自己的事业,或者更大一点,人民的事业。忠孝从来就不能两全,做天下的大事原本就不能和守在家里做孝子贤孙的并论。
日升月落,昼夜迁移,双方还在久久地相持着,没有决战。不论是楚方还是汉方,两大地区的丁壮者受着战斗和牺牲的痛苦,而老弱者则在陆路转运辎重粮食和水路漕运输送给养上疲敝之极,年轻的随时准备洒掉一腔热血,年老体弱的就剩皮包骨头,于是,项羽的妇人之仁就被诱发出来了。这一日,他穿着军大衣,和对面壁垒上的刘邦又遇上了。
项羽挥挥手,对刘邦喊:“汉王——”
刘邦一看,吓了一跳,却听项羽并无愤怒之声地接着喊道:“天下汹汹,一连数岁如此,白骨成墟,血流成河,都是因为我们两人啊。汉王,我愿与你独身自挑战,以决雌雄,不要再劳苦天下的人民父子啦!好不好——”
真是“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项羽从一个杀人魔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