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要是换了别人 , 《三体》写到这个程度,大可满意收场了,但是对大刘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在《三体 II · 黑暗森林 ) 中,地球、三体和宇宙更高级文明构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三体结构。面对三体人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和前来毁灭地球的庞大舰队人类举全球之力,制订了 “ 面壁计划 “ ,由四位 “ 面壁人 “ 独立设计四套反击方案。说真的,其中每一套对策都构思独特、气势磅礴,令人拍案叫绝。放到其他人的作品中,每个都可以作为构筑大结局的终极解决方案 。 但对大刘来说 。 这些都只不过是铺垫和浮云
假如在太空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它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 大刘别出心裁地设想了一门 “ 宇宙社会学 “ ,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宇宙社会学设定两条公理 : “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 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 。 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 “ 乍一看这 “ 公理 “ 很俗很平淡很没意思 。 但等到最后底牌翻出来绝对震死你。
在《三体 Ⅱ · 黑暗森林》的结尾,我体验到了多年未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的完美高潮,一种启示性的展撼,一种极致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正来自 “ 宇宙杜会学公理 “ 那出人意料的合理展开和推衍,经过了漫长的准备和铺垫,与作品的开头形成绝妙呼应。
我想,这也就是马克思推索的 “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 吧。在我们的中国文学中,又有多少这样的 “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 呢 ?当《三体 Ⅱ · 黑暗森林》问世的时候,我们这些三体迷的心态相当矛盾。一方面,我们觉得《三体 Ⅱ · 黑暗森林》进化完美,难以想象这之后还能整出些什么来。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大刘再整出些什么来。之后,听说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点问题,曾经考虑放弃《三体 Ⅲ 》的写作,着实令我们担忧不已。但最终,身处僻壤的他,又写出一本放眼宇宙的大作,这本身就是一件颇有科幻色彩的事。谢天谢地,他终于坚持了下来。
当大刘提出让我来为《三体 Ⅲ 》写序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一片抑制不住的狂喜,不仅是为了这份难得的荣耀,更是为了能抢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在一个剧透被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的年代,我必须非常小心。长话短说吧,我认为《三体 Ⅲ 》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前两部,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