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竹叶清心泄热;龙胆草、山栀清泻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导火下行。
若火盛伤阴加麦冬、生地、天花粉、石斛。
2。虚火
症状:五心烦热,潮热骨蒸,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涩,腰膝酸软,干咳痰少带血,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花剥,脉细数。
病机:肺肾阴虚,虚火内灼。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丸加减。前方滋阴清热,润肺化痰,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咽燥干咳、低热等症;后方治肾阴亏虚,相火偏亢,潮热骨蒸、头晕、腰酸、遗精等症。
药用百合、沙参、麦冬滋养肺阴;生地、玄参、山萸肉滋肝肾之阴;黄柏、知母苦寒坚阴,清热降火。
咳嗽加百部、贝母清润止咳;骨蒸潮热,加鳖甲、地骨皮、丹皮育阴清热降火。
【临证备要】
内风、外风的治疗用药是相对的,治疗内风病证,也可配合使用治外风药,如治肝风人络,肢体麻木不遂,用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等,可以提高疗效。内风往往夹痰夹火,故用平肝息风法宜兼顾化痰清火法,病属虚风者当以滋肾柔肝法为主。内寒多因脾肾阳虚,当区分是寒邪偏盛为主,还是以阳气虚衰为主。内湿致病重浊腻滞,易壅塞气机,辨证应分虚实、审寒热;临床还应掌握外湿与内湿的类证鉴别,以及内外湿邪的相互影响。内燥治以养阴生津为主,但有肺胃、肝肾之分,阴虚火炎者,适当配合清热泻火之品。内火,当区分虚实,结合不同脏腑用药。心肝之火多属实,心火宜用黄连、栀子清心泻火,肝火宜用龙胆草、黄芩清泻肝胆;肺肾之火多属虚,宜用滋肾润肺、养阴清火法。
第三节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脏腑病证,是指脏腑在发生病理变化时反映于临床的症状和体征。由于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故表现的病证也多种多样。根据各个脏腑不同的生理病理辨析病证,这就是脏腑辨证。临床的辨证方法虽然很多,且各有特点,但要辨明病证的部位、性质,并指导治疗,都必须落实到脏腑。因此,脏腑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脏腑是构成人体的一个有密切联系的整体,五脏之间有生克乘侮的关系,脏腑之间有互为表里的联系,因此,在进行脏腑辨证时一定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不仅要考虑一脏一腑的病理变化,还必须注意脏腑问的联系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某一脏腑病的本证,又抓住病变全局。
五脏六腑通过各自所属的经络,将四肢百骸、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