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药:黄连、山栀、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生地、玄参、丹皮、麦冬养阴清热。
如有抽搐,可加全蝎、蜈蚣、僵蚕;痰多者,可加竹沥、天竺黄、胆南星;如痰多昏睡者,可加郁金、菖蒲以增强豁痰透窍之力。
(三)兼证
1。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头昏目眩,睡眠不熟或失眠,面色萎黄,精神疲倦,饮食减少,大便或溏,妇女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质淡红,脉细。治法:补益心脾。
例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常用药:当归、熟地、白芍补血养心;党参、茯苓、黄芪、白术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香附理气醒脾。
气虚血少,血不养心,心动悸,脉结代,可用炙甘草汤加减;血虚阴伤,心悸,虚烦不寐,舌红口干,可加生地、麦冬、五味子。
2。心肾不交
心悸健忘,虚烦少寐,额红面赤,头晕目花,耳鸣,梦遗,腰腿酸软,口干。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
例方:交泰丸加味。本方交通心肾,用于心肾失交,阴阳失调之证。
常用药:黄连、山栀、知母清泄心火;生地、玄参、麦冬、杞子滋阴以清热。
心神不宁,心悸不寐,加朱茯神、磁石、龙骨、牡蛎镇心安神;相火偏旺,加黄柏、地骨皮清泄郁热。
【临证备要】
1。注意心之气血阴阳虚弱的侧重。心气虚与心阳虚的区别: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两证虽有区别,仍亦有一定的联系。如心气虚日久,可发展为心阳虚;而心阳虚必兼有心气虚的表现。故心气虚病轻而势缓,心阳虚则病重而势急。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区别:心阴虚可包括心血虚,心血虚进一步发展耗伤心阴,可成为心阴虚。心血虚一般无热象,常与脾虚证并见,故又称为心脾两虚。心阴虚大多兼有热象,每影响肝肾之阴,而出现阴虚内热证。故心阴虚比心血虚病情深重,累及脏腑较多。
2。注意证与证之间的转化与合病。心系病证除了虚实之间的转化外,实证之痰、火、瘀,虚证之气血阴阳亏虚,均可相互兼夹与转化。如火盛灼津为痰,则痰火互结;痰浊久留,气滞血瘀,则痰瘀又每互兼;心阳虚弱与水饮凌心可互为因果;心阴虚又可与痰火扰心相兼同病。气血阴阳的不足亦常同时并见。因而在治疗上应予兼顾。若气血阴阳俱虚者,应调和阴阳,培补气血,如炙甘草汤、十全大补汤等均可随证选用。心血瘀阻证伴有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