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宜健脾,即前世医家所谓“培土生金”之意。本案通过脾肺双治,咳嗽便溏等症状消除甚速。治声音嘶哑,用诃子亮音丸最效。
(祝谌予等编。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古代文献精选】
《十药神书·葛氏自叙(一)》:“万病无如痨症之难……况为医者,不究其源,不通其治,或大寒大热之药,妄投乱进,不能取效。殊不知大寒则愈虚其中,大热则愈竭其内。……如呕血咳嗽者,先服十灰散揭住,如不住者,须以花蕊石散止之。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此定理也。”
《医宗必读·虚劳》:“大抵虚劳之证,疑难不少,如补脾保肺,法当兼行。然脾喜温燥,肺喜清润,保肺则碍脾,补脾则碍肺。惟燥热而甚,能食而不泻者,润肺当急,而补脾之药亦不可缺也。”
《理虚元鉴·阴虚之症统于肺》:“就阴虚成痨之统于肺者言之,约有数种:日劳嗽,曰吐血,日骨蒸,极则成尸疰。……凡此种种,悉宰于肺治。……故未见骨蒸劳嗽吐血者,预宜清金保肺;已见骨蒸劳热吐血者,急宜清金保肺;曾经骨蒸劳嗽,吐血而愈者,终身不可忘护肺。此阴虚之治,所当悉统于肺也。”
第八节肺痿
肺痿是指因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或肺阴耗伤所致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肺脏虚损性疾患。《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肺痿病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书将肺痿列为专篇,对肺痿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辨证均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日:为肺痿之病。”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肺痿》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二类,提出虚寒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虚热肺痿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久嗽、肺痈、肺痨、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为肺痿的可能,故常与相关疾病合并叙述。唐·王焘《外台秘要·许仁则疗咳嗽方十二首》引许仁则论云:“肺气嗽经久将成肺痿。”说明久嗽劳热熏肺,肺阴大伤,进而发展成肺痿。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诸血门》说:“久嗽咳血成肺痿。”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肺痈论》说:“久嗽劳伤,咳吐痰血……咯吐瘀脓,声哑咽痛,其候传为肺痿。”指出肺痈溃后,热毒不净,伤阴耗气,可以转为肺痿。清·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