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必要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案举隅】
友人裴某之第三女患疟,某医投以柴胡剂二帖,不愈。余诊其脉洪滑,询之月经正常,未怀孕。每日下午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大出,恶风,烦渴喜饮。思此是“温疟”,脉洪滑、烦渴喜饮是白虎汤证,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即书白虎加桂枝汤:生石膏48g,知母18g,炙甘草6g,粳米18g,桂枝6g,水4盅,煮米熟汤成,温服。1剂病愈大半,2剂疟不发作。
按:据《素问·疟论》所载,温疟以“先热后寒”、热多寒少为特点,“得之于冬中风寒之邪,至春阳气大发,温热外引而发病。”
以本案临床表现,当属表证未罢,而邪传阳明,非邪在半表半里之柴胡也,故用白虎加桂枝汤取效。白虎加桂枝汤证为七分阳明,三分太阳,岳老抓住“脉洪滑、烦渴喜饮是白虎汤证,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的病机特点,两剂而愈,说明抓住主证是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足见迷信柴胡剂或其他治疟特效药而不知灵活以掌握之者,殊有失中医辨证论治之规律。
(陈可冀等。岳美中医案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古代文献精选】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疟多寒者,名日牝疟,蜀漆散主之。”
《医学纲目·疟寒热》:“卫与邪相并,则病作,与邪相离,则病休。其并于阴则寒,并于阳则热;离于阴则寒已,离于阳则热已。至次日又集而并合,则复病也。”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瘴疟之症,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哑嗄。”“瘴气人人脏腑,血聚上焦,败血瘀于心窍,毒涎聚于肝脾,则瘴毒疟疾之症作矣。”
第五章肾系病证
肾藏精,寓元阴元阳,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故称先天之本。肾的藏精功能减退,不仅可因精关不固而致遗精、早泄,还可由于精气不足、命门火衰而影响机体的生殖能力,导致阳痿、不育。
肾主水液,在调节人体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若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司,可导致水液的运化障碍,出现水肿;肾与膀胱相表里,若肾与膀胱的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可出现淋证、癃闭、尿浊。此外,水肿、淋证、癃闭等病证日久不愈,可致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浊毒壅塞,形成关格。
根据肾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可将水肿、癃闭、关格、淋证、尿浊、阳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