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病情恶化。大黄的用量因人而异,可由3g增至15g。大黄生用、后下,制大黄同煎,也有讲究。一般而言,老人、小儿、体质极弱者,应选制大黄同煎,作用缓和而持久;如是大便燥结较甚,则应选生大黄后下方能达到通腑泄浊的作用。
【医案举隅】
王某,女,42岁。
因头晕8个月住院。
主要症状:头晕,恶心,时有呕吐,胸闷胁痛,全身乏力,纳食不香。尿量少,大便时干时稀,下肢浮肿,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嫩,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薄腻,脉象沉细稍弦。
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脾虚则纳食不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见头晕、恶心,甚则湿浊上逆而有呕吐。脾虚津液运化失职而湿聚为肿。肝气郁结,则见胸闷胁痛。拟疏肝健脾治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味。
处方:东北人参10g(另煎对入),苍白术各109,茯苓30g,甘草6g,法半夏15g,陈皮10g,广木香10g,砂仁6g,柴胡12g,白芍12g,生姜6g;薄荷3g。
服上方后,头晕减轻;恶心呕吐消失,纳食增加,尿量增多,下肢浮肿全消,胸闷痛亦消失。继守原方治疗,共服55剂。出院后门诊继续治疗,迄今已1年零8个月,病情稳定。
编者按:此例关格为脾虚肝郁,两脏合病,脾虚转输无力,肝郁则疏泄失职,以致三焦不通,气化不行,下窍不利,清浊相干为病。间者并行,肝脾同治。治脾用香砂六君子汤,疏肝用逍遥散。服药后脾运肝疏,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重病转轻。
(时振声。肾炎中医证治要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古代文献精选】
《兰室秘藏·小便淋闭门》:“关则不得小便……分在气在血而治之,以渴与不渴而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热在上焦肺之分,故渴而小便不利也。……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故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也。”
《景岳全书·关格》:“关格证,所伤根本已甚,虽药饵必不可废。如精虚者当助其精,气虚者当助其气。其有言难尽悉者,宜于古今补阵诸方中择宜用之。斯固治之之法,然必须远居别室,养静澄心,假以岁月,斯可全愈。若不避绝人事,加意调理,而但靠药饵,则恐一曝十寒,得失相半,终无济于事也。”
《证治汇补·癃闭附关格》:“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