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证机概要:脾虚气弱,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前方健脾益气渗湿,适用于脾虚不运之肥胖;后方益气健脾利水,适用于气虚水停之肥胖。
常用药:太子参、白术、黄芪、山药健脾益气;茯苓、莲米、扁豆、薏苡仁淡渗利湿以实脾;陈皮、砂仁燥湿醒脾;桔梗宣肺气使湿浊下行。
身体困重明显,加佩兰、藿香芳香醒脾;脘腹痞闷,加半夏消痞,或合用平胃散宽中消痞;浮肿明显,加泽泻、猪苓以增强淡渗利湿之效。
5。脾肾阳虚证
症状:形体肥胖,易于疲乏,可见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气损及阳,脾肾阳虚,气化温煦失职。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化气。
代表方: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前方温阳利水,适用于肾阳虚衰,水气内停之肥胖;后方健脾利湿,温阳化饮,适用于脾虚湿聚饮停之肥胖。两方合用,共奏温补脾肾,利水化饮之功。
常用药:制附子、桂枝温肾阳,补脾阳,化气行水;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行水;生姜温阳散寒;白芍敛阴而制姜、桂、附之燥性;甘草和中。
嗜热食而恶冷饮者,加炮姜温脾散寒;气虚明显,乏力困倦者,加太子参、黄芪;肢厥者,加干姜助温脾阳。表里俱寒,肢冷加重,畏寒喜热,厚衣多被,舌质淡胖,脉沉缓,可改用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中成药可服用济生肾气丸。
【预后转归】
肥胖早期综合治疗,可获痊愈,但非药物治疗方法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否则极易复发。久胖者,降低体重较难,最终并见胸痹、消渴、眩晕、水肿等多种病证。
【预防调护】
本病重在预防。肥胖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其关键是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忌食肥甘厚味、辛香燥烈等高热量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坚持长期有规律运动,包括走路、跑步、游泳、打球、登山、打太极拳等。长期肥胖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临证备要】
1。病至后期可见阴虚阳亢。肥胖属于痰湿、气郁、血瘀者,常可化热,进而伤阴。胃腑郁热证也常伤阴。因此,病至后期可出现阴虚阳亢证,表现为体胖,情绪急躁,心烦易怒,食欲旺盛,头晕胸闷,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脉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