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峰道:“在学校读书啊。”
潘可欣知道问不出什么来了,再问,韩峰就会说在读学前班,读幼儿园了。她转向冷镜寒,不依不饶道:“冷伯伯,你看他,胡说八道,你知道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吧?”
冷镜寒想了一下,答道:“国家机密,不能奉告。”
潘可欣讨了个没趣,正要发作,龙佳敲击着电脑,道:“看看这个。”
韩峰却一步也懒得动似的,道:“念出来吧,这几天累得我,本来我就够瘦了,还要跟着你们东跳西跳。”
龙佳道:“丁一笑,七一年生,父亲叫丁伟中,母亲穆晋平,两人都是教师,籍贯是山东平阴县,五岁进入县城小学,十岁读县一中,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时,刚满十五岁,一直攻读到博士生,二十三岁留法深造,二十五岁完成双博士学位回国,并在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二十八岁开始成立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并移居上海,五年前,来到我们海角市。他拥有法律博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曾是校足球队的队员,曾著《法律认知度与犯罪心理学的必然联系》一书,在法国的修特斯杂志发表过两篇论文,曾是美国莱夫斯杂志的封面人物。”
韩峰咂舌道:“这么厉害?”
潘可欣道:“这么好的教育背景,又有份不错的工作,没理由去做这种事情吧?”
韩峰道:“查!查他父母,查他家庭情况,这也是我想知道的问题。”
龙佳掀动键盘,不一会儿道:“咦?两人都去世了,死于车祸。时间是一九八六年。”
韩峰算道:“那时他刚好十五岁。”
龙佳道:“我看看,有备案的。奇怪,是我们海角市的案子,这是怎么回事?”龙佳看着电脑,嘴里喃喃有词,潘可欣忙凑上前去看。
“我想起来了!”冷镜寒突然道,“是我到刑侦处的第一起案子,当时还不叫刑侦处,叫海角市特别侦查大队。肇事司机是当时海角市长的儿子,我们本来已经有了确凿的证据,但上面给压下来了,后来不了了之。受害者留下一名孤儿,就叫丁什么的!因为心里过意不去,我们还捐了款给他读大学呢。我记得,当时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改报政法大学的。”
韩峰惊呼道:“山东和海角,可差了十万八千里呢,他们怎么会在这里出车祸?来旅游啊?”
冷镜寒道:“差不多。事实上是,他们家好像有个什么亲戚在这里。而丁一笑的父母,是很有远见的人,他们听说我们这里在搞改革开放,认为今后很有发展前途,所以也准备把工作调动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