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深夜。”
“难怪下午没有看见他,想必一直在帐内忙碌。”余伯宠微微叹息,感慨颇深。西域考古浪潮方兴未艾,潜入中国内陆的各方势力络绎不绝。比较起来,阴险疯狂的日本人如同无知的草莽,贪婪残暴的俄国人更像是流窜的狼群,唯有严谨而执着的英国人行事稳健,一丝不苟,加上广博的学识和杰出的筹划能力,似乎更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只是不知道,这种优势对于埋藏在荒漠深处的古代珍宝而言,究竟意味着幸运还是悲哀。
沉思良久,惘然若失,苏珊忍不住开口询问:“余,你为什么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莫非觉得和我在一起很无聊吗?”
“不,”余伯宠窘笑着回答,“我也不愿意这样子,只因悬疑杂念时刻困扰,以致身不由己。”
“哦,你的疑难能否透露,说不定我还可以帮忙解决。”
“当然可以,”余伯宠说,“其实,有一个问题我早就想向你讨教。”
“请讲。”
余伯宠稍作停顿,说:“中英双方的合作基础是令尊留下来的楼兰地图,为此威瑟队长不远万里前往上海接洽,以后又惹祸招灾,历尽风险。但据我所知,当年令尊率领的考古队并非全军覆没,曾有一个印度人孤身脱险。如果邀他加盟,岂不是拥有一位具备实地考察经验的向导,又何必舍本逐末,完全依赖于两片陈旧的地图呢?”
“你指的是我父亲的仆人辛格吧,”苏珊的神色黯淡下来,说:“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啊,真是太不幸了。”
“是的,辛格不仅是我父亲的得力助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甚至称得上我们家的恩人。”苏珊面带戚容,陷入伤感的回忆。“如果没有他的帮助,也许我根本无法度过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当初迫于情势,苏珊在母亲的带领下迁居印度,辛格也同船前往。寄住在孟买姨母的家里,苏珊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缺衣乏食的苦涩。清贫的环境造就了坚强而忍耐的性格,她的母亲却难以适应离乡背井的境况,加上丧夫之痛久久不能平复,以致沉疴不愈,三年后死于坏血病。此时,苏珊姨父的工厂也已经宣布破产,哀伤欲绝之余,年幼的苏珊还面临着辍学的窘境。
(十四)(2)
孤立无援之际,忠诚善良的辛格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照顾小主人的责任。他四处寻找工作,送报纸、卖水果、擦皮鞋、甚至在码头做苦力,把赚来的钱统统用以支付苏珊的生活所需及各项学费,殚精竭虑的援助远远超过一名仆人应尽的道义。苏珊是个懂事明理的姑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