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返回喀什就立即照办,起初并没有回音,不料两个月后,从上海突然发来一份加急电报,其中透露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看到他的神情异常凝重,余伯宠也不禁紧蹙双眉,问:“什么消息?”
“余先生,你可能遇到大麻烦了。”沈家骏忧形于色,开始细陈原委。
余伯宠离开雅布以后,苏珊一直住在伦庭玉的庄园里,每天足不出户,颇似中国古时谨遵礼教的大家闺秀。
对一个天性活泼的姑娘来说,如此的生活状态简直无法忍受,但她却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坐困愁城之际,常常反躬自省,自己并不是一个愚钝无知的女人,何以在英方探险队潜逃之前,竟然对布莱恩的诡计毫无察觉。大概是因为重返楼兰的期盼过于迫切了,以至于明昭昏蒙,冥顽不灵。如今回想,当初的念头实在幼稚,英方考古队人员不整,补给无继,加上雅布局势日趋恶化,再次进入沙漠的愿望完全是不着边际的空谈。倘若细致分析,必然能够发现布莱恩虚与委蛇的本质,及早劝阻干涉,或许可以遏止日后灾难性的变故。扼腕长叹,痛惜不已,看来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热情和勇气,更需要的是清醒冷静的头脑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十二)
除了懊悔无及,还有一份难以言喻的羞愧,那是缘于对中国人的深深歉疚。平心而论,苏珊事先也曾受到同胞的蒙蔽,不应该成为盗取事件的替罪羔羊。可是,不知为什么,自从走出木拉提旅店,她的胸中始终充斥着强烈的耻辱和惭惶。虽然没有任何中方队员公开责难,但他们沉峻的目光里分明蕴涵着悲伤和仇恨。每当看见一张张因激愤而扭曲的面孔,苏珊就如芒在背,无地自容。似乎只有闭门不出,才能避免那种局促不安的感受。
然而,中国人的宽宏大度出乎预料,他们默默承担着劳动成果被侵吞的痛苦,非但没有迁怒埋怨的表示,对待苏珊的态度反而比先前更加友善。
首先是方子介教授,近来时常到苏珊的住处探访。见面后绝口不提文物失窃的事情,只是就学术领域的问题进行磋商交流,或是拿出在罗布地区收集的线索资料认真研究,或是共同甄别一件残旧的古董。言谈之间,方子介讲述了许多关于沙漠的知识及古代西域的佚闻趣事,譬如《佛国记》中描写的丝路风貌,摩尼教的演化史,还有高仙芝征战突厥的情形等。苏珊不禁为方子介的精深渊博所折服,同时又为仍然得到对方的认可而感动。
另外就是庄园的主人伦庭玉。苏珊知道,伦庭玉是中方考古队的发起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