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头,混不出来的叫土匪,混得出来的叫老总。
张作霖的祖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山东,一种说是河北,反正不管是哪里,有一个事实很清楚:从他爷爷辈起,就是闯关东的,到了他这一代,仍然在闯关东。
那几代人的命运,在李幼斌版的《闯关东》中可以窥见一鳞半爪。
其实一开始,关东并不需要“闯”。它是主动招生的。
满清入关后,东北地多人少,一片荒芜。清政府为了吸引汉族人去开荒,什么优惠政策都用上了。
当时有明文规定,你只要到了东北,就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在外地开会住宾馆,什么也不用带,连毛巾牙刷都不要。政府会无偿供给你粮食、土地和耕牛,条件是必须加入当地户口,在东北落地生根。
要知道,这种政策就是到了现代也属于优惠得没边了。
既不要文凭,也不要资历,转眼间,房子、票子、车子就都有了,这种好事,到哪里去找?
可愣是没什么人去。
估计跟宣传不够有点关系,因为那会儿交通不发达,不太可能专门组一个考察团,开着车把大家先送到东北去看看,亲眼见识一下当地的美丽富饶。
至于拍风光宣传片,就是有资金设备,也不一定有那意识。
加上中国农民的乡土观念根深蒂固,轻易都不肯抛乡别土,离开祖辈生息之地。这就造成了政策很优惠,但群众并不踊跃的奇怪局面。
为了完成招生指标,有关方面对勤奋工作于招生第一线的同志也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规定谁能招募到农民来东北的,连科举都不用考就可以给个官做做。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了康熙年间,经过十多年的推广,这条好政策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往东北去的农民越来越多。
这回轮到政府着急了,因为满族人是从东北发家的,这里是他们的龙脉。人少了固然种不成粮食,但太多了,扰了地方清静,这“脉”还能不能延续得下去就成了问题。
于是清廷赶紧废止招民开垦的政策,并严禁汉人迁入关外,来了个前后两重天。
但是到了嘉庆初年,老天不给面子,这里闹旱灾,那里发大水,连白莲教也跟着凑热闹,结果河北、山东等地弄得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难民重新开始流向关东,政府也无法禁止,这就是一直延续到近代的“闯关东”。
事实证明,在闯关东方面,老张同志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坚强革命意志的。
纵观他的奋斗生涯,始终贯穿三个字,一曰赌,二曰混,三曰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