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完全出乎许三郎的意料,要知道当初建宗祠的时候,他充大头鬼,捐了二两银子,回家差点儿自家婆娘不让自己上炕。现在虽然家里的条件好很多了,可是这十两还是不少的了,真的要拿出来,是会心痛的。
霍香梅见许三郎为难,她知道男人好面子,可是也得顾及家中的情况,于是她道,“我们挺乐意捐的,谁没有个归去的时候。只是我家虽然几个孩子都考上了秀才,能免一部分的田税商税,可是孩子们接下来还得到粱邑去进学,那里还不知道要使多少钱银,加上孩子们的年纪陆陆续续的增加,现在又到了要说亲的时候了,真真恨不得把一个铜子掰成两半花,我们也是挺为难的。别看我们家在蔺县搞了个小商肆,看起来收入很可观,可是赖不住家里人多啊!”。
捐肯定得捐,必要的哭穷还是得哭。
许三郎假装怒斥霍香梅几句,“你这个婆娘说啥咧,谁家不是这样过来的?很多人家都比不上咱们家咧。”。转头,许三郎对里正他们道,“老爹阿叔,明伟,我家这次就出五两吧。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家也是尽力的了。你们看?”。
这李明伟以后还是亲家呢,可别留下吝啬的印象,差不多差不多就行了。
其实五两才是李明伟跟父老们商量好,觉得许三郎家会出的钱数。那个漫天开价,坐地还钱,不就是这样的吗?
可怜的许三郎还乐呵呵的答应回头就把银子送过去,因为刚刚看到里正他们一阵犹豫之后才答应下来,他觉得已经不错了,这是他心中的合适钱数。
霍香梅在一旁翻白眼,她觉得应该开二两,然后慢慢往上添,可是那头牛一下子开五两,尽管里正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为难,可是霍香梅还是第一时间从他们眼中看出了满意,接着的不过是装罢了。
等里正他们都走了,霍香梅把这事儿分析给许三郎听。如果是以前许三郎是肯定不会相信的,觉得自家婆娘就是个小气的、吝啬的、疑心重的。可是这么些年相处下来了,许三郎也知道她是怎样的人,就算平时会有些女人的小脾气,女人的通病,但是其它的大局方面很少说会有错的,感情自己这次又是被坑了。
不过既然答应了,许三郎也不打算反悔了,摇了摇头问霍香梅,“你去里正家和蒋船家问得怎样了?”。
说到这个,霍香梅就一肚子的哀怨,“李家是嫌弃大娃是老大,觉得做老大的任务重,加上下面有一群小叔子小姑子,会很难伺候的。里正的妇子现在心里是不大愿意的,说是要回头跟里正商量。我觉得这有点难办。倒是蒋家的好办些了,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